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呵护好“旅行箱里的中国”
时间:2017-02-17 16:47: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洪兴 

    “孩子们带我们看帆船落日、出海、沙滩散步、跳伞,很开心。”这是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在鸡年春节期间发布的一则朋友圈,也是无数中国家庭春节团圆相聚的新缩影。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团聚主题没有变,但团聚的方式却有了新变化,许多家庭“要么在景区,要么在去景区的路上”。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

  有人把春节作为观察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窗口。如果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看作一把吉他,每条琴弦代表了不同的侧面,那么旅游过年就是一个拨片,拨动琴弦奏出“红火”“井喷”“风尚”等旋律。在那些跳动着的舆情音符背后,有着中国节拍的数字表达,既可以感受春节旅游的变化,又可以聆听多彩中国的律动。

  从宏观层面看,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23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8%、15.9%,其中旅游消费占到春节全国零售与餐饮企业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惊人的数字,折射其带动的新时尚正改造着现代人的节庆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微观层面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春节5A景区舆情热度排行榜显示,网友们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这些景区为节日举办的庙会、社火等传统民俗活动,如湖南岳阳楼长乐故事会、南京秦淮灯会、趵突泉迎新春花灯会等。告别“看看看”“买买买”的简单模式,转向现代景致和古老民俗的感受之旅,正在成为千万人跨越时空的文化诉求。

  最强劲的律动来自青年,最生动的乐章来自新生代。一方面,鸡年春节中80后占到旅客总数的45%,他们撑起了消费、生活、建设的半边天;另一方面,新事物、新体验占据多数,超过七成用户选择移动端下单,网约导游服务备受青睐,便捷、品质成了不可抹去的标签。实际上,从古老年俗到时尚选择,从老一辈到新一代,历史传统在代际间传承,而“春节+旅游”组合出了新经济、新动能,也蕴藏着发掘未知的可能性。

  中国律动不仅跳跃在东方,也响动在西方。今年春节,出境旅游人次超过600万,出境目的地近到新加坡、越南,远至瑞士、意大利甚至破冰南极,均有较大的游客涨幅。外媒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春节成为许多国家争夺中国游客的好时机”“中国最大的节日正走向全球”。甚至有外媒给出“为何每一个中国新年的日期都不相同”的解释。正是因为600万乘以消费额便是不可估量的经济效应,春节因而具备了“全球黄金周”的一面,也让世界越来越熟识地认知中国及其文化传统。

  然而,不管身在何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让中国律动产生杂音,这是不容忽视的缺憾。有因违反规则而付出的生命代价,这不是相声中的“虎口遐想”,而是现实中的“虎口悲剧”;有管理不足的口碑损失,不管是景区打人还是欺诈消费,短期的急功近利换不了旅游市场的持续健康,有刮骨疗伤的净化决心才能实现“下不为例”;有境外出游的安全意外,马来西亚沙巴沉船事件、埃及热气球超载坠落……凡此种种,说明即便是和声也要奏出美妙乐曲,而不是将琴弦“拨断”。每当让人痛心的消息传来,在关切与揪心的同时,更应举一反三,时刻警醒。政府、旅行社、民众都应该“和对弦、用对力”,协奏才能更动听。

  “再美的景点只有两季:中国人去是旺季,中国人不去是淡季。”这或是赞叹中国人流动起来的能量,或是对扎堆拥挤的反讽。不管怎样,通过舆情数据,我们看到了一个“旅行箱里的中国”,有精彩也有悲喜,有对家的眷恋也有对世界的渴望。恰如此时中国的行进,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才能于广阔天地间找寻未来的意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