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解决“入园难”关键在师资和管理
时间:2016-11-28 15:20:5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澜 

    时下,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是让很多年轻父母头疼的问题。有的幼儿父母提前1年开始打听、联系,做准备甚至找关系,可即使这样,孩子未必能够上得了心仪的幼儿园。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为75%,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没上幼儿园。

    然而,相对而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情况。日前,有媒体转载了《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指出,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增长,2021年将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园幼儿数预计近5800万名,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300万名,学前教育经费供给量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在幼儿园原本就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生幼儿到了入园的时候,自然更加紧张。

    虽然此前教育部推进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二期均有扎实的效果,但是我国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幼儿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增人口的入园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开始集中释放,这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毫无疑问,加大投入多建幼儿园是第一选择。全社会必须认识到,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是国家保证投入的强制性教育,在教育经费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两三年内希望公办幼儿园全面满足需求,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即使是目前,民办幼儿园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力军。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幼儿园22.4万所,其中民办园有14.6万所。

    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就设立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奖励补贴资金,鼓励各地在增加公办资源的同时,以多种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各地也出台了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的具体办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未来几年,鼓励全社会资源办幼儿园仍然是切实的方向,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建立健全长效化扶持机制,鼓励并服务社会资金投入到幼儿园建设上来。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建设小规模幼儿园,在确保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场地、规模等准入门槛。

    此外,还有两件事情亟须从国家层面着手解决:一是师资培养,二是规范管理。教育难题的核心是师资,比如基础教育越解越难的择校顽症,根本原因就是优质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入园难”之所以长期难解,结构性矛盾是一大原因。为什么家长宁可选择离家远的大幼儿园,也不选择离家近的小幼儿园?因为小幼儿园在师资和管理上不如大幼儿园。

    有足够的优质师资和规范管理,甚至不需要多大、配套多完善的地方,也可以有一个高水平的幼儿园。在这方面,各地各级政府宜抓大放小,在关键的师资和管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地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