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把“老漂族” 简化成“苦情戏”
时间:2016-11-23 11:05:4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沈彬 

  近1800万“老漂族”正在进入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这些老年人主要为了照顾晚辈等原因,离乡背井来到城市,却面临生活圈被隔绝等问题。

  近1800万“老漂族”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因为过去30年中国的城市高歌猛进,浓缩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农村的精英子弟通过上大学、到大城市工作等渠道,持续融入城市,实现农村对于城市的输血。当他们在城市扎下根来,在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之后,自然而然,解决与父母“分居两地”就进入下一个议程。

  特别是,按照中国的社会风俗,祖父母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份照顾孙辈的“责任”,到城里来照顾孙子,自然成为很多老年人开始“老漂”的契机,于是“老漂”成为很多城市新居民家族的“标配”。这是“老漂族”形成的动力机制,有着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

  “老漂族”的确面临很多问题,就个体来说,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圈子被改变;从制度上说,医保异地支付障碍重重。之前很多媒体都做过个案化的报道。

  但是,我还是要说,不要把“老漂族”都说得这么惨。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村人进城是一种“阶层的越迁”,是“进城享福”,特别是很多“老漂族”跟着子女工作节奏进入东部沿海大城市,其享受的公共资源是优于原来农村的,比如优质的医疗资源、便捷的商业设施、娱乐活动以及公园绿地。在谈“老漂族”面临的很多尴尬之前,不要否认这一大前提。

  所以,“老漂族”是一个深嵌于中国城乡两元结构、高速城市化以及中国特有的“隔代抚养”大背景下的具体问题,需要认真、理性对待,使“老漂族”能公平融入城市生活,而不能简单地把这个话题变成“苦情戏”,一味强调“老漂族”在城市里的不幸福。

  “痛并快乐着”才是人生常态,对于六七十岁才进城抱孙子的“老漂族”也是如此。这个议题值得充分关注,但解决方案应该体现更多的公平性和灵活性,别把“老漂族”简化成“苦情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