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司法纠错:不是只有出了人命才被重视
时间:2016-07-29 14:58:55  来源:南方都市报  

    cd6dfe609fe36e3b748f9ba7127009ba.jpg

    界面新闻报道,曾经轰动一时的记者高勤荣案,日前有了新进展,坚持申诉18年后,高勤荣的申诉材料被山西省运城中院接下,“报上去了,在排队,等着研究”、“是启动再审还是驳回,要提交审委会来讨论”。接下申诉材料,其实远非法律意义的程序进展,于申诉18年无果的当事人来说,这已经被视为是一种难得的变化、进展与希望了。

  曾在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观察》杂志社做记者的高勤荣,上世纪90年代揭露轰动一时的山西运城“假渗灌”事件,得到《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媒体跟进报道,部分地方官员被“处分”。高勤荣1998年12月被捕,1999年4月以受贿、介绍卖淫和诈骗的罪名被判入狱12年。失去自由8年零4天后,高勤荣2006年12月7日出狱,其坚持声称自己是“被打击报复”,即便服刑期间,也从没放弃过申诉,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提案为其呼吁。彼时高勤荣的重获自由,得到媒体持续报道,南都曾刊发社论,声言“用真话维护说真话的权益”。转眼又是10年,高勤荣案的申诉过程异常艰难,进展缓慢。

  现在回看高勤荣案的案情细节与证据疑点,依然有不少诡异之处。高案申诉代理律师表示,“该案据以定罪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关键证据未经法庭质证、证人笔录的签字存在造假嫌疑。在案情和证据的疑点之外,高案与其曝光当地造假数亿元的“假渗灌”事件之间是否有关,依然是值得追问的问题。高勤荣“假渗灌”新闻的报料人在走出监狱大门不到100米,就遭遇致命殴打,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彼时对高勤荣进行专案组调查的过程,很大一部分问话围绕“假渗灌”报料进行,而不是后来的三项控罪。高案辩护律师李肖霖回忆,“没有任何人主动报案的一些不构成犯罪的事情”几年后却又都被翻了出来,尤其是在被告人“揭发和首先报道了本地区一个经众多媒体曝光的耗资2.7亿元的虚假工程”之后。

  个案疑点,历18年而没有冲淡,但也没有得到解答,高勤荣案的尴尬不算是孤例。一桩刑事案件的申诉历时多年,当事人反复申说,但司法程序意义的审查(或者说“有效进展”)却可能一无所获,已经被最终纠正的不少冤假错案都曾深陷这样的程序绝望之中。冤假错案的纠正与平反,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意外之喜”,什么时候来,能不能来,都变得不可知,这显然不该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具体表现。刑诉法学者陈卫东建议,借鉴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的改革模式,将申诉案件全部纳入复查程序,考虑的正是通过推动刑事申诉的诉讼化、程序化,让司法纠错变得可查询、可预期,也就是让某些“迟到的正义”不再可遇不可求。

  伴随新一轮司法改革进行的司法纠错,给公众的直观印象可能会是动辄重大刑事案件的沉冤得雪,但符合司法逻辑的推论在于,司法纠错,不仅有人命关天的大案,也会有一定比例的不那么生死攸关、但同样事关一个公民清白和罪与非罪的案件。一定时期的社会司法水平加诸个案上的印记,大案小案的出错比例,程序不彰情况在公民身上的具体司法体验,是否也会有某种同质性?刑讯逼供、证据造假是不是只针对人命关天的大案,而在其他案件中踪迹全无?冤假错案不全是(或者说很大一部可能不是)那么生死攸关,司法纠错,纠大错也要直面小错,这本身是正常司法逻辑的应有之义。

  司法纠错,是司法寻求公正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环节中,纠错不分大小,纠错程序面对的是具体案件中的司法错误,不因案件判决结果的严重与否而有纠正上的轻重缓急。类似高勤荣案件的刑事申诉过程,便是一个例子,长年申诉而等不到实质性的司法审查程序启动,刑事申诉的法治化改革变得迫切。司法纠错从陈年旧案密集启动,到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型,其中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便是,那些可能并非生死攸关的公民申诉,能不能也及时、公正且确定无疑地收获司法正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