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燕珉:养老项目规划设计现状与创新思路
时间:2016-05-19 12:05:56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日前,第三届全国养老住区创新模式大会在北京召开,城市化委员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女士做题为“养老项目规划设计现状与创新思路”的演讲,她表示,养老项目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创新思路,主要包括存在的问题、创新模式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等三方面的内容。

    1 当前养老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问题1:盈利模式不清,建设目标模糊以北京为例,全市4000家日间照料中心2/3关闭。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难以盈利?我们在做国家标准的时候,也曾经访问过全国的其他地方,很有感触。发现以下几个原因:从运营服务的角度讲,一是我们国家老年人口是2亿多,其实年轻老人的数量比较大,可能占到1/3还要强。这些老人并不需要天天坐在那儿看电视,而是需要小饭桌,需要组织一些活动。二是大部分失能老人又不方便去日间照料中心,因为走不过去,这些人更需要的是上门服务、陪医,而不是去日间照料那里坐着。这就是日间照料很难运营的原因。

  从运营服务的角度来说,因为现在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人手少,没有办法接送老人,日本有介护保险,可以派车去各家接,再用车送,但是咱们国家做不到。日本的瓶颈也在这儿,没有办法很好地接送很多老人,这是日本日间照料存在的问题。另外,因为日间照料中心设置在社区,场地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场地比较小,床位数少,因此能够容纳的老人数量就少,要成为一个机构,至少要有这么多人来运营,所以就难以实现盈亏平衡。我们感觉到社区都在推动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但其实很难盈利,必须要政府帮助他们。所以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2:法规与设计存在一定冲突最近,新的消防法规从严执行,阻碍了机构养老的建设,原因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中写到,“老年人活动场所不应超过3层”。我们查询了相关的条文说明,这里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指的是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场所,比如说多功能厅、活动室、餐厅这样人比较多的场所,不应该设置在3层以上,而并没有说老人住的房间不可以在3层以上。但是消防审批当中,因为各个层级的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就从严执行,反正说不宜,所以就不批,很多项目因为3层以上有老人住的地方,就都不批。比如说原来有一个高层建筑改造,只能在3层以下住老人,这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可以这么讲,到2050年全国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如果这些老人都住在3层以下,国家土地就没有了,这是做不到的,法规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很大,所以很多项目都被卡住了,等着做通这个工作。

  我们的项目也有这样的问题,一个5层的建筑,有2层不能住老人,只好把上面改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室和仓库,报批的时候也知道,但是他们就没有责任了。这些矛盾使得设计师要画好几套图,非常混乱,其实这样更不好,反而将来会出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一定要保证老人的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的现状,以及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老人的疏散问题,在紧急情况下怎么办。

  国外对老年人建筑的消防疏散解决方案是宜隔不宜疏,即便老人都住3层以下,也不可能一个一个把老人背下去,发生了火灾,靠这种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首先我们要隔离,让老人呼吸到新鲜空气,不要被呛死。像日本的房间阳台是打通的,可以用于火灾时的疏散,等待救援而让老人下楼是做不到的。还有一个例子是把公共活动空间的消防门关上,预备好供老人生存的食品和饮用水,让老人在那里等待救援,解决消防疏散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不上3层就安全了,应该更多地在设施设备和空间设计上进行考虑。

  2 养老项目创新模式案例——医养结合模式。

  广东乐善居颐养院,项目定位是中高端医养结合型护理设施,现在一共住了31人。这个项目跟医院建在一起,原来是医院的仓库,现在将其中的三、四两层改成了老年设施,一层用作急救中心,特别好的条件是医院和养老院在一起。

  这是改造前的样子,可以看到里面的空间非常大进深很深,里面是黑的,这个是主要矛盾。在改造上怎么处理呢?原来的建筑共有4层,我们把3、4层作为养老设施,通过打掉屋顶和楼板形成了两个中庭,让光线照进来,这样原来很厚的建筑,中间出了两个天井,就有了阳光,把周边都照亮了,周边有窗户的空间全做成了老人的房间。

  因为建筑比较大,我们正好把它划分成了两个服务区。服务区可以照顾到门厅、起居厅、康复训练区等,服务比较近便。

  特别是护理站的设计,这个护理站的视线比较通透,可以看到很多个方向,可以看到电梯,可以看到老人在走廊里的活动,甚至可以观察到各个门,这样对服务管理就非常方便。

  但是当时我们做的时候没有隔断,是通透的,后来院长说广东夏天开空调比较多,如果全是通透的比较浪费能源。这个问题在北方不是问题,但是在南方就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拿玻璃对空间进行了分隔,在餐厅时只开餐厅的空调就可以了。我们跟管理人员有非常多的接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密切的讨论,他们提出的意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帮助他们把问题解决。现在看来,美观损失的不是很大,但是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提升,对他们来说经济上有很大的节约。

  另外一点,由于这是个医养结合项目,所以对医这方面也特别的重视。比如说这里面有一些房间是按照医疗条件改造的,像药房、诊室、护理站等空间在设计上就必须要符合医疗方面的规范,否则的话报批的时候就批不过。住在这里面的老人就医住院很方便,现在是有病的状态,这个地方就算医院了。如果病好了,就是老人院,老人在这儿不用动,只是换一张卡,是蓝色的时候就是住医院,如果是绿色的时候,就是住老人院,床位不用换,医生可以上门。而且这个医院本来就有医生,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这种模式非常受到老人的欢迎,老人可以一会儿处在住院状态,享受医疗保险,一会儿是养老状态。这是比较好的结合方式。

  当时改造的时候空间不是很大,现在稍微年轻一点儿的老人都希望住单间,因此这种小单间非常受欢迎。管理人员也跟我说,特别喜欢四人间,因为四人间效率特别高,希望卧床的老人用四人间,稍微能够自理的尽量用单人间,双人间通常适合夫妇或者是好朋友住,三床间最不利。

  3 养老项目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趋势1:发展社区复合型养老设施为什么发展复合型?因为老人的状态有比较老的,也有比较年轻的,他们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单做日间照料没有什么需求,如果单做一个设施也住不满,所以我们希望是复合型的,什么样的服务都可以提供一些,在日本也是这样,他们做的是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设施。前面提到了如果你的规模处理不好也不行,比如说就两、三个人住,晚上还得要陪,特别浪费人力。如果作为机构,晚上要住下,整天都在这里需要服务的,需要上规模,入住人数太少了不能盈利。小饭桌、活动中心就比较自由了,一旦需要全日制护理,就应该上规模。比如说日本的日间照料是25人起,如果是设施是50人起,至少是这样的规模才能做好。

  趋势2:规划设计助力高效服务智能化设备和机器人今后会发展得特别快,现在做建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建筑可以一百年不改,这个建筑体都不会坏,当然内装修可以改。如果在建筑设计的时候没有做好,把它做错了,就意味着在今后的100年里都不好改了,比较麻烦。现在有了智能化,有了机器人,也可能空间会跟原来有很大不一样,现在我们必须要预测到,要把它做好。一定要做框架结构,一定不要做剪力墙,比如说厕所的位置应该尽量用隔断,甚至用到的门板应该可以拆卸。因为老人住了没两天就要坐轮椅,进不去厕所就不方便了。特别是机械设备上来了,需要地面非常的平,因为机器要自己走,一坎儿机器就过不去,我们要考虑到门的大小,设备进出是否方便。所以大家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十年以后,或者是二、三十年以后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不是仅仅应对现在这种状态。

  小结:我国养老项目正处百花齐放的发展期,非常好,大家都在讨论应该怎么样做更好,这是咱们国家一个新鲜的事物。另外,我们应该探索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模式才是自力更生的中国养老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将来在世界上肯定有一席之地,我们探索出来的经验将来也可能为世界做出贡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