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入农”遭拒是对城市化的误区
时间:2009-02-23 09:28:39 

 

“入农”遭拒是对城市化的误区

文/叶建平


  拿钱求着你当城里人,而不让你落农村户口,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北京就有这事。北京顺义区李桥镇村民孙先生几番来到镇政府服务大厅,要求为孩子申报农业户口,但镇政府工作人员一再做他思想工作:只要孩子入了非农业户口,镇政府将奖励1000元。双方僵持不下,遂引来了记者们的好奇,也引来了专家们的质疑。
  农民不愿当市民,自然是因为目前惠农政策多了,“市民”对已被“城市化”了的农民来说已没有太大诱惑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近几年我们在农村进行的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农民觉得即便不当城里人,也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地方政府的做法就很值得商榷。据《新京报》记者了解,顺义区对下面乡镇城市化人口的比例有考核要求,所以李桥镇才会对个别“入农”现象如此“斤斤计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地方政府在把握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不甚了解城市化的真谛,手段和视角也过于机械和片面。
  城市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是农业劳动力进入工业、服务业的过程,是土地改变用途、城市资源集约化使用和农村资源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也是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一句话概括,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这种过程当然包括很多指标,比如城市人口的比例、基础设施的完善、教育医疗条件的充足和农民融入城市的“无缝性”社会心理的形成等。如果农民仅仅是名称上发生了变化,那是绝对不能叫城市化的,本身也没有太大意义。地方政府追求城市化速度可以理解,但仅仅追求这种数据和形式,而且违背了农民的意愿,实在是本末倒置,也容易授人以柄。
  正因为城市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所以,如同不能把农民简单改一个名称那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引向城市后就置之不理。目前的农民工现象,是我们城市化的一个误区。有专家提出,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但没有消除城乡二元体系,而且还增加了一元,出现了城市、农村和农民工三元体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农民工这一个特殊群体,是由户籍、医疗、教育、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体制派生出来的。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市民阶层。而且“农民工”的称谓,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离农村很远,却也没有离城市很近。
  有一种说法,城市扩大了,把农民吸纳进来了,就是城市化了。这是不对的。像摊大饼似地把城市摊大,既粗放了城市资源的利用,也让市民生活越来越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很容易造成耕地的锐减,缩小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空间。
  让农民进城,既要让农民有市民的名分,也要让农民有市民的实惠。所以,让农民工市民化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樊纲先生历来推崇的“城中村”,就是让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化中绕不开的一种先期实践和最起码的制度保证。虽然难看,也难免“藏污纳垢”,但很多国家的城市化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他们原有的许多城中村,现在也都成了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和观光场所。所以,我们只要规划好了,并善于经营和管理,就能让农民迈好进城的第一步。从宏观上看,这也是缓解春运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和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