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例报告人:李海洋    和平县公白中学校长

    进入教育战线,纯属意外。

    1990年5月,即将初中毕业,我的父亲很“民主”地征求我的意见:考中专?师范?高中?我希望你考师范,但主要看你的意愿。于是,我很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了志愿:第一志愿:中专;第二志愿:高中。考试完毕,我的父亲告诉我,已经托人把我的志愿改了:第一志愿是师范。成绩出来了,我被师范学校录取了。

    1993年7月,我师范毕业,同年9月,分配到公白中学任教。最初的几年,我都想逃离:一半是因为工资待遇——毕业最初的工资只有107元;一半是因为在乡村,生活实在是单调——娱乐活动几乎没有,就连电视也只能收看三个频道。能坚持下来,还是因为父亲。我的父亲,原来做过村里的民办教师,后来因为需要,反复几次在村委和学校任职。他一直对我说,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做教师,几次做梦都是在课堂上。而我工作的时候,父亲已经有病,极不希望我离开教育。我几次要离开的关键时刻,为了顺着父亲,都不敢最后下这个决心。最艰难的最初三年过去了,1996年,任科组长兼任初三班主任,让我开始对教育有了感情。任教初三班主任的一年,我几乎天天跟学生一块,为这班学生操心。

    学生营养不够,每逢圩日,我自己在家煮好青菜、豆腐等,给男女宿舍各送去一盘。一年时间下来,人都掉了8斤肉。这班学生也跟我像朋友一样,有什么心事也能跟我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们学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考试指标。2001年起至2003年,我升任教务主任。2003—2006年,任副校长。2006年至今任校长。上任校长的第一件事,是将严重危害师生安全的校舍进行维修。由于学校在1996年“普九”之后的十年时间,没有进行过1平米的建设,当初建设的校舍由于时间以及建筑质量问题,已经破烂不堪,其中学生宿舍的楼梯间(瓦面)竟然自然倒塌。为了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只有从学校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拿出3万多(占学校总经费的1/3)进行维修[详细……]

   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