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2015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顺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说:“欧洲的城镇化已有几百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市场潜力大。3年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结对城市已有12对,合作项目超过130个。城镇化伙伴关系已成为中欧全面合作的重要支柱。”

  2012年2月,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领导人宣布建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2012年5月3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同时举行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首届论坛。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欧盟举办。伙伴关系旨在通过所有适当层面的合作,包括国家、区域、地方等层面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资料显示,1600年,整个欧洲只有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最早的城镇化浪潮,欧洲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呈爆炸式增长,欧洲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50年,欧洲城市人口比例为50%,集中了全球40%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占比居世界之首。可以说,在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欧洲,城镇化历经了两百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欧洲城镇化独具特色,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注重基本公共服务,注重城镇的多样性。当然,欧洲的城镇化过程,也有不少的教训。

  当今,中国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4.77%,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市场潜力大,双方合作充满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说,中欧双方将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合作:

  一是深化智慧城市合作。中欧双方要利用好现有的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加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应用推广等方面的交流互鉴,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二是加强节能环保合作。中国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这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欢迎欧方积极参与中国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的建设,参与节能建筑改造、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清洁能源发展。中方还愿与欧方一道,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三是推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合作。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也在升级,随着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对中高档消费品、均等化公共服务的需求层次在提升。欧盟国家教育、医疗、休闲、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高,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拓展市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建设能力、成套装备等方面有一定比较优势,希望欧洲在城市升级改造中,也为中方企业参与提供更多便利。

  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于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总部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中欧双方发表了会晤联合声明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科技、知识产权、区域政策、海关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并就广泛议题达成共识。

  中欧双方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以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契机,深化气候变化领域务实合作;着手制定能源领域合作路线图;深化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对话与合作;于2015年底前完成商谈和签署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协议,并探讨在更大范围便利双方商务、旅游、学生等签证手续办理;建立中欧法律事务对话机制。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6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取得一系列重要务实成果,其中就包括双方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欧应当落实并且细化双方最为关注的经贸合作领域的首要关切。”欧盟驻华大使史伟对媒体表示,中欧将要共同寻找对接合作的有效方式,一起挖掘中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据悉,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讨论焦点,就是欧洲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如何对接,中欧如何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李克强总理在谈及总额为315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计划时表示,中方愿与欧洲对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中国在基建领域的队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愿意参与这个计划,并有着更为宏大的愿景。

  其实,中欧在基建领域已“情投意合”。当然,中国参与该基金也有自己的考量。中国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丝路经济带,打造横跨中亚、西亚和南亚,最远直达希腊的大走廊,其中包括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网、互联网、海运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与此同时,欧洲拥有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据报道,欧盟预计到2020年之前要向能源网络投资10 亿欧元,而公共交通网在2030年之前则需要1.5万亿欧元的投资,为了向欧洲每家每户提供高速网络宽带服务,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资2700亿欧元。

  就像7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法工商峰会上演讲中所说的那样,“请法国工商界朋友们放心,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回旋余地和空间也是巨大的。”

  在中欧社会各界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的解读中,分别从专业的角度结合中欧友好关系的背景,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的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对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欧洲之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是强强联手,商机诱人。

  《城市化》杂志记者采访了出席2015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他认为,中国基建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需要走出去释放产能获得更多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契机。

  金德钧表示,在现实需求下,中国投资进入欧洲基建市场对于双方都将是互利互惠的。他说:“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竞价投标等方式进入欧洲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将转移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

  对于中欧之间存在的标准差异问题,金德钧说:“中欧双方可以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这一技术标准差异,当然可能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成本。”“中欧通过企业并购将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欧洲企业因此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而中国企业将获得欧洲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有可能借此赢得‘弯道超车’之机。”

  中国和欧盟的对接与合作也在科技领域里慢慢深入。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数字经济与欧洲投资计划” 研讨会上,欧中数字协会主席冈巴德拉表示,如果中国参与到欧盟投资计划中来,可以不仅局限在金融方面。“今天的中国有着强大的

科技实力,这为欧中合作拓展到数字等其他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则表示,“中国目前在数字化和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较高水平,具有整体上的优势。欧洲也十分看好中国的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因此,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有着光明前景。”她表示,欧洲的高科技要与中国的广阔市场“强强联手”,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杨燕怡表示,中欧发展要利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使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地区委员会的合作,中欧将合力打造“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共同推进信息技术、5G移动网络和绿色低碳项目的发展。

  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则把目光盯在了“小”市场上,他认为:“尽管欧洲市场确实有自己传统的空间,但很多制造业的空间也是空白,例如很多中国人生产的各种节水、节能、节电的小设备已经在欧洲市场广泛推广了,今后应该有很大的销售空间。”

  对于我国很多人到欧洲去买箱子、锅,到意大利买服装,到法国买香水,价格都很贵,且供不应求这一现象。李铁解读说:“之所以供不应求,是因为欧洲劳动成本很高,生产力有限。如果这些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把手工制造与品牌结合起来,可能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李铁强调,“在中国怎么办厂,怎么保护知识产权,怎么实现它的销售网络渠道,也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

  2012年5月,首届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李克强出席并发表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

  2013年11月,第二届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可持续城镇化这一主题,邀请了中欧双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近1000名代表出席,就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角色、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实践、城镇化过程中的企业力量,以及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创新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5年6月,第三届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并致辞,这标志着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正在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