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是一位有着27年从业经历的新闻人,人物专访、故事写作,是她的专长,她也长期关注城市历史保护领域。

  2015年,她在美国作了一年访问学者,观察到当地人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所抱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很不可思议。“我很想知道这种人与城市之间的深切联系从何而来”,中国的城市变化如此激烈,如何重建人与城市的关系?”黄海波对《城市化》杂志记者说。

  她也开始关注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然而身边太多人不理解老房子和老街区的价值,甚至认为“全消失了才好呢”。她说,“这让我很着急,又找不到说服他们的理由。”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一个设想:要做一个留住历史的展览。

  2017年,黄海波与美国朋友聊起自己写过的一本书《一个70后女神的时尚史》,里面记录着她不同成长阶段的大事小情,朋友听呆了,他说:“原来你们中国是这样的!”在很多美国人印象中,“中国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有时候裹着小脚,有时候穿着蓝衣服(中山装),有时候和美国大学生一样时髦……他们始终弄不明白哪个中国才是真实的中国。”

  回到太原后,黄海波把《一个70后女神的时尚史》里提到的物品列了一个清单,发给亲人和朋友,请他们帮忙收集,想把自己度过的48年当成一个当代中国的样本,用物品和讲述呈现出来。结果,“大家找东西的热情,还有收集来的那些旧物的丰富程度,都远远超出了预期,那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个展览会是一个远远超出我个人故事的大事件。”

  自2017年11月开始,339位捐赠人带着自己的私人物品和个人记忆,走进黄海波的工作室,与同样来自普通市民的20位志愿者进行交流、沟通。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大型活动庆祝改革开放,黄海波工作室策展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尚回响·大型实物展”被誉为个中翘楚。黄海波以媒体人所特有的敏锐洞察力找准切口,与志愿者们一起,“请339位捐赠人讲述当代中国”。

  该展览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反映改革开放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958件展品全部来自太原普通市民的捐赠,展品征集工作部分由志愿者团队完成。展览通过普通人最真实的记忆和最真挚的讲述,回顾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时光,寻找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40年间,个人的成长成才,家庭的生活改善,城市的旧貌新颜都透过这些老物件所代表的日常一一串联。一屋子的情怀,唤醒着记忆,更唤醒了很多已经久远的情感。”

  展览以参观者高度的参与性、良好的互动性而独具特色,在太原美术馆展出的两个月时间里,吸引观众15万人次。面对观众如云、网民热议的火爆场面,黄海波分析说:观众在展览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物品的呈现,同时也是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展示,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对生活的梦想和追求。这些物品本身并不传奇,但因为有了人的经历和情感,而变得格外重要。毫不夸张地说,观众可以从这些物品里看到时代,看到人性。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展览?黄海波说,“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对普通人的生活很好奇”。她说,这一代人所经历的重大生活变革,都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展览的关键词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普通人的物品和讲述,人与城市,改革开放。“我想,2958件物品所讲述的融入世界的渴望,对更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追求,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中国。”

  眼下,黄海波工作室仍然在不断地忙碌着,她和团队成员所做的事,都是将个人与城市、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铭刻过去,而且指向未来,展现人们的生活态度,发人深省,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意义。

  黄海波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博物馆,希望将来建一个永久性的城市博物馆,成为大家分享记忆的平台。

“将个人与城市、细节与宏观有机结合用以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这是黄海波与此次展览为中国的城市化所作出的贡献。这样一种展览形式,也值得大家借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