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相尊重才是公共场所应有的素质
时间:2016-04-08 09:54:5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路中林 

    日前,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公交车上,一名女乘客高声朗读英语,周边乘客劝她放低声音,她却反称别人“没素质”。

  如果我们对类似新闻稍加爬梳便能发现,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念英语的现象还委实不少。比如2012年在上海市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七旬老人阅读英文小说至兴奋处,不禁脱口朗诵起来。当时,大部分乘客对此并未感到懊恼,相反他们都表现出相当的赞赏。这或许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的朗诵并非有意为之,声量也控制得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对知识的痴迷感染和折服了大多数人。又比如2014年,在银川市一辆公交车上,一名男子大音量播放英语听力录音并大声朗诵,导致车载广播信息被屏蔽,遭到大家的抗议和批评。

  选择在公交车上朗诵英语,或许有“惜时”等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若没有明文禁止高声朗诵等行为,他人便无权干涉。今年年初,一名乘客在地铁上食用泡椒凤爪,吐得满地都是骨头,网友戏称之为“地铁鸡爪女”。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开始普遍规定“地铁上不能饮水”之后,因为泡椒凤爪并不在“水”的范围内,便得出在车厢食用泡椒凤爪是被允许的结论,这能让大家信服吗?如果没有明文禁止就意味着行为被允许,那么,要杜绝所有影响交通工具卫生和安全的行为,是否就必须将它们巨细靡遗地罗列出来呢?这种见解无疑是荒唐的。为保证准则或规范富有指导意义和易于执行,准则和规范必须对具体行为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它们都是富有弹性的。人们在遵从这些规范时,除了要依循具体的条文,还必须服从潜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道德准则,正是二者的紧密结合才使得公共场所有序可循。

  而道德准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公共场合必须对他人保持尊重和宽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每个乘客都要求自己的交通目的不受干扰、影响,这是乘客彼此之间的默契,虽无明文规定,但大家心照不宣。在公交车上高声朗诵,一方面极易屏蔽车载报站等信息,影响乘客正常的上下车,另一方面过高的音量干扰了其他乘客,也就侵犯了他人的正当利益。他们受到批评,是因为他们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违背了彼此之间的“合意”。同样地,我们也要反对网友在事件发生后的各种偏激举动。一些网友习惯通过“人肉搜索”“网络轰炸”等手段,对当事人进行指名道姓的口诛笔伐,这非但不能教育犯错者,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所以,事件当事人回击乘客的脏话,大家并不需要紧追不放,对于他们,同样需要抱着足够的尊重和宽容态度。

  公共场合的偶尔摩擦难以避免,对他人始终带着一份尊重和宽容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从这一连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公共场合多换位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防止傲慢和自私败坏了真正的素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