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瞄准雾霾预测:数据成本高企,变现前景待考
时间:2016-02-29 11:27: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臣 吴燕雨 

  一年半以前,IBM中国研究院成立了一个新的团队,团队成员在中国50多个人,一半来自高精数学领域,一半来自气象领域,该小组致力于IBM一个为期十年的研究计划“绿色地平线”。

  他们瞄准了雾霾。对抗雾霾的世界科技巨头不仅有IBM。2014年,微软宣布与中国环保部共同开发了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2016年1月1日,环保部官网悄然出现了一个“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专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下一步重点区域的每一个地级市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其他地区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设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这意味着省、市级,甚至更基层的政府机构,将为空气质量预测技术买单。国外巨头以外,更多国内的创业团队加入进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预测技术的规范性、权威性,是能否形成商业化前景的重要前提。

  雾霾生意的门槛

    “这就是发生的一个转机,对我们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在王蕴刚看来,环保部官网上线的这一发布系统,之于自己是一个更开阔的市场。

  2014年,王蕴刚成立了佳格环境咨询公司,基于环境数据提供监测服务。2015年开始,他将公司产品由实时监测转型到预测领域。

  但过去这一年的转型却举步维艰,之前的合作伙伴很多还并未意识到这种需求。

  “(这种服务)非常不错,但是今年没有这个需求”,“看看未来我们可不可以来进行(这种服务的)合作”……王蕴刚向合作伙伴提出预测服务的时候,对方都显得格外谨慎。

  在他看来,预测系统平台的推出,或许正是一个转折点。

  而有了市场前景,从监测到预测的这门生意并不好做。“这个门槛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要砸入更多的(成本)。”王蕴刚说。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预测方面目前主流方式包括统计预报,以及数值预报。

  统计模型就是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历史趋势来推算以后,是一种基于过去推演现在和未来的方式。数值预报,要应用更多的气象、化学知识,了解机动车、建筑工地等日常排放位置。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数值预报的特点是“能看到整个污染物的变化和空间分布,但计算量大耗时费力,对污染源要求高”,统计预报的特点是“快”。

  事实上,提高预测精准度需要两种方式结合,以及“潜势预报”方式来过滤上述预报方式产生的误差。

  目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采取的是三种模型结合的预报方式,“(除了多种方式形成的)客观预报产品,还要多方专家会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数据成本

  毫无疑问,无论哪种建模分析,其基础是具有价值的大数据。

  以IBM为例,其预测分析技术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地面监测点数值,遥感卫星数据,污染源数据,交通信息数据,经济工业数据,同时还纳入社交媒体上的污染信息数据。

  但一直以来,获取数据都是个很耗费时力的事,国内一些环境类公益组织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将更多的数据搜集整理。

  “(目前公开的)数据不太够,最关键是开放数据,” 上海青悦环保创始人刘春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而数据开放之后,产生商业价值也并不容易,数据质量,数据种类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为了更准确的建模、预测,一些数据需要更大的成本,比如,精准的排放源数据,以及气象数据。

  IBM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还与国际其他地区的气象中心合作获取更高精度的遥感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 2015年IBM对外宣布以20亿美金收购The Weather Company(天气公司)的数字业务,后者是美国一家提供气象预报、内容和数据的公司。

  根据美国商业资讯报道,2013年该公司宣布与中国气象局 (CMA) 旗下的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合作,通过旗下Data Cloud技术处理全中国的气象数据。

  谁来买单

  一方面是第三方公司在监测市场上的空间或不断缩小,另一方面是看到了预测市场新的商机,王蕴刚决定尝试公司业务转型。

  而相比企业端(to B模式)和个人应用端(to C 模式),眼下,这个市场的应用主力仍然是政府端(to G模式)。

  目前,IBM与北京市环保局、河北省张家口和保定市合作抗霾项目,以及在2020年冬奥会之前做前期规划和应对方案。

  “政府在积极治理、统筹、管理,IBM则提供技术专长,与本土合作伙伴层面对中国本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提供业务支持。所以技术应用还是要和实践结合起来。”绿色地平线一位研究人员介绍。

  除了与中国环保部签订了协议外,微软还与福建和成都的环保局展开合作。

  国内一些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公司,将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客户群之一,为其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

  在预测系统中,环保部并未明确要求各地采用什么预报技术和相关设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看这会是个由市场决定的领域。

  而此前,预测技术公司需要在合作中取得政府的信任。

  2015年,佳格咨询已经与某省级环保部门进行了项目对接,为其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该项目前期成本近100万,“单个政府项目可以实现盈利”,在预测领域,投入成本会相对高。

  除了政府层面,“绿色地平线”也在尝试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比如与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政府提供空气预测服务;去年与中网战略合作,在赛事期间逐时预报空气质量。

  同时,环境数据与监测、预测技术,也是互联网巨头寻求这些技术团队合作的新切口。

  百度地图设计了针对户外运动、健康出行的雾霾预测产品,正是基于百度的定位技术,与合作方的雾霾预测技术。

  阿里巴巴曾与中国气象局战略合作,将海量气象数据应用到阿里集团地图、物流等业务中,其公益基金帮助环保机构,以推动环境数据公开化。

  2016年,王蕴刚的合作对象定位在中大型企业,“找有气象方面优势的企业,我们提供污染分析方面的优势,各取所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变现前景待考

  虽然一些企业看到了预测技术的价值,但王蕴刚认为,要真正变现,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需要时间。

  在他看来,雾霾效应带动空气净化器、口罩市场价值增长,是民众愿意为这件事情消费,而个人消费带动预测技术市场发展,目前看还是个十分模糊的前景。

  而这一具有长尾效应的市场蛋糕,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更加艰难。

  “to C模式做市场推广的成本很高,对于专注技术核心的小企业需要通过互联网巨头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将服务直接传达到老百姓移动终端上面。”王蕴刚认为。

  同时,“预测”之外,巨头技术型研究机构瞄准的是预测之后更广阔的市场可能性。

  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首次发出雾霾红色预警,这意味着,中小学生要停止上课,汽车要遵循限号出行,某些污染性工厂要停工……面临雾霾,城市需要机制性的调整。

  “当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预测应用上时,跳出这个注意点,更大的问题在后面,如何节能减排,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IBM的一位研究人员说,“我们要追求的是,让经济和空气质量之间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

  一方面是预测,一方面是决策支持,在与北京市环保检测中心的合作中,IBM输入的是“解决方案的组合”。

  IBM工作人员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就是不断地试错、学习、积累,越来越聪明,依靠这样一种自学机制不断地提升。(绿色地平线)就是用这种机制来助力能源和环境行业问题的一个应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