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地财政趋紧也是转型契机
时间:2015-09-17 10:02: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唐伟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为1.76万亿,同比减少约1.1万亿,下降38.4%;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30%以上。若按这个趋势变化,2015年土地出让金可能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高达4.2万亿。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缩水,除了近两个月稍有好转外,土地财政亦颓势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6日)

    对于某些对土地财政形成依赖的地方政府来说,楼市趋冷最终会变成土地收入的锐减,也会给当地财政收入带来极大压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占很高比例。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缩水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地方债的偿还、地方经济建设都可能受到影响,财政增收也可能因此很难实现。

    出现这种状况,当然有宏观经济如国际经济整体形势的影响,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长期以来,在楼市过度红火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对房地产之外的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关注不够,取得的成效不明显。当初年年喊“狼来了”,恐怕没有人会引起重视,但现在“狼真的来了”,才感觉到问题比想像的要严重,也容易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市场有其自身法则,谁不敬畏和尊重市场,终究会为此付出代价。企业运营如此,城市经营和经济建设同样如此,再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再强劲的土地财政,都应当考虑到其可持续性,如果人为制造一个泡沫而不断吹大,终归会有破裂的一天。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建设之后的“去库存”压力巨大,今天所面临的处境,其实就是为之前的透支性发展买单,还要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

    土地出让收入当然可以成为财政的来源之一,但不能成为主要来源。像那些资源型城市一样,当资源被开发殆尽之后,也就是检验其转型是否成功的时候——如果转型成功而不再成为依赖,那就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反之则可能迅速衰退而陷入困境,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煤都”、“油都”,很多今天都处于发展的瓶颈之中,这跟未能未雨绸缪有很大关系。

    只有意识到土财政财的不可持续性和不可过度依赖,才会在经济转型中占据主动,在其他产业的发展上占据先机。多年以来,在同一种发展模式之下,土地财政大兴其道而不断扩容,其他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型产业的发展,都往往停留在口号上。不少地方,除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增加之外,其他产业的贡献率不降反升,这本身就说明其荒废了主业而把自己捆在了一条独木舟上。未能实现多元化、多极化和全方位的发展,那么所处的阵痛期就会更长。

    土地财政陷入当下的窘境,其实在情理和预料之中,早一点出现并非什么坏事,反倒可以坚定调结构、转方式的决心,让之前已然逐渐形成且初具雏形的共识转化为行动。比如,在大量去库存、化重复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和创新,不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带动新型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