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能让污染“上山下乡”
时间:2015-09-08 10:17:13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王聃 

    如今经济正在转型,随着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执法越来越严,一些污染企业在城市待不下去了,变着法子“上山下乡”,工业污染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成为突出现象,不少村庄成了新的“生态灾区”。随着工业污染积累、迁移,一些乡村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秃山黑水,土壤污染,地力下降。(9月6日《人民日报》)

  为什么一些污染企业纷纷选择了农村作为新的生产基地?这里面当然有城市对污染企业的挤出效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与治理,让部分粗放式生产且日常污染大的企业无法在城市生存。但更大的原因显然是,在少数地方,明知企业污染的危害,但当地官员为了政绩获取和经济总量的需要,亦选择为污染企业大开方便之门,甚至鼓励其前来投资。

  当对污染企业几乎不设防,那么其纷纷“上山下乡”亦不莫名惊诧。数据显示,全国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庄比例只有10%,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

  污染企业在下乡,农村却失去了基本的抵制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这依旧可以被当作环保治理力量孱弱的隐喻。它亦再次地证明,要让环境向好,关键的依旧是源头治理。如何遏止污染企业的“下乡”趋势?那就是必须让地方政府真正成为环境治理的主体,不至于因政绩而轻易放弃原则与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最迫切的,一方面是依据新《环保法》,强化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不力的相应追责;另一方面,则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令污染企业失去现实生存空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