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拥堵月”变成“绿色出行倡导月”
时间:2015-09-06 14:55:59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吾 

    随着田径世锦赛、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保障工作的完成,北京之前采取的限行、限产等一些临时性调适措施也将被解除。而按照往年经验,9月份的交通与治污将面临较大压力。根据有关部门预测,9月份将有8个重点工作日高峰交通指数或破9,大气环境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两大活动”保障工作期间,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和空气质量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湛蓝天空,让很多市民感慨:“好想留住阅兵蓝!”

  而清爽的治理效果、精细的治理策略,对城市治理者来说,无疑也是一次信心的提振与治理思路的启发。有了这样的治理经验与信心,应对9月份的交通与治污压力,或许并不是难事儿。

  虽然,保障活动期间的临时性措施很难持续下去,但一些好的执法手段和治理思维却可以继续保持。比如“直奔现场”、“直接曝光”的执法风格,比如严厉的责任追溯机制、高效的区域协作机制等,这些都可成为日常治理下的常规做法。

  应认识到,城市治理尤其是治堵与治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城市或大或小,治理者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治理难题。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其巨大的资源吸附能力,治污、治堵压力更大。何况,北京还承载着首都功能。在北京以后的治理过程中,恐怕还应需要保障活动期间的高标准与严执法。

  同时,城市治理,也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治理者严谨的规划与精细的执法,也需要每个市民积极的配合与参与。事实上,维护一个城市的整洁与畅通,也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在接下来的“治堵”、“治污”工作中,市民也不妨以身表率,主动绿色出行,如多乘公共交通,长期持续参与减排,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力争形成“清洁空气,畅行交通,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将9月传统拥堵月变成“绿色出行倡导月”。

  针对此前活动保障工作中的一些措施,新京报曾发表评论指出,“置于长线视角下,重大活动本身也应成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契机”。一次高规格活动保障工作带来的交通、空气改善,并不应随着活动结束而消弭,它应为以后的城市治理树立典范。而每一个普通市民,恰恰是精细化治理的重要主体。良好的城市环境,离不开普通市民对“共筑蓝天、人人有责”理念的践行。

  营造更好的城市生活,政府一定不能缺位;而与此同时,市民也应为营造良好城市环境而努力。毕竟,在污染与拥堵面前,市民与政府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所以,与政府善治对应的,也该是市民基于公民意识自觉,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积极践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