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凉山更需要开发式扶贫
时间:2015-08-14 09:36:47  来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最悲伤作文”小作者木苦衣伍木的遭遇,在大凉山并非个例。木苦衣伍木所在的宝石小学四年级教室,贴着语文老师选出的优秀范文,包括《泪》。挨个读下去,愈发感觉,墙面上的文字更像大凉山农村图景的微缩版。12篇作文中,有3个孩子提到眼见父亲或母亲的死亡。(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网民对“最悲伤作文”作者木苦衣伍木的持续关注,终于得到了全社会对大凉山“普遍贫困”这一现象的关注。然而“贫困”命题何其沉重,到底该怎么破?

  一种最直观的做法是慈善公益。几天前,新浪微公益率先全国媒体发起了“帮帮大凉山的孩子们”的募捐活动。网友们积极踊跃,用喷涌的数字奉献了爱心:募捐活动既定目标5万元,不到1天时间就达成了;2天后,爱心捐款超过48万,超标完成近10倍。1块、10块甚至1000块的爱心捐款给人一种感觉:似乎“捐钱” 就是减少大凉山孩子们“悲伤”的根本方法。真是这样吗?

  无疑,民间慈善力量的强大彰显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和温度。但是,社会的捐款对大凉山人民的彻底脱贫,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呼吁国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凉山地区?

  且来看看相关数字。

  据调查,凉山几乎是中国NGO(非政府组织)去得最多,也是公益资源最多的地区。在这里,光大大小小的基金会就有几百家。专门关注凉山的基金会有凉山州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还有一些大的基金会,对凉山医疗、教育的捐助力度也非常大,比如中华红丝带基金、索玛慈善基金会等等。

  以中华红丝带基金会为例,截至2013年底,该基金在凉山州投入了530万,共捐建了50多个村卫生室,每个造价10万元,包括一间诊室,一间注射输液室,一间医务人员工作室和卫生间。另外,中华红丝带基金会还不定期举行慈善拍卖会,入账几百万是常事。

  官方数据还显示,国家在2010年~2013年间,仅在凉山10个扶贫项目中就投入了83.65亿人民币。而来自凉山州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凉山州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一路攀升。2011年至2013年,分别达到49.5213亿元、66.0375亿元、70.8406亿元。凉山州政府2012年的报告显示,当地在2007~2012年这5年来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

  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对凉山的扶持和关注不可谓不大。然而大凉山就此走出困境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些年,赌博、吸毒、辍学、出走现象仍存,大凉山贫困依旧。据媒体报道,2007年,凉山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高达1.3万多人;检测出HIV感染者已超过6000例;孤儿有8000个,而能够得到救助的不足2000人。如今这个数字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者想起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2013年曾提到过的一个观点:只要存在市场经济,相对贫困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因为市场经济要产生动力,就会产生落差,而差异导致贫富分化,却也正是推动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这样说来,与其说大凉山的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还不如说它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

  长久以来,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我们总试图通过各种资金帮扶和利好倾斜,来治愈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个“社会顽疾”;却没有意识到,脱贫其实更是个“发展问题”。

  中国如今正走在市场经济的大路上,市场经济竞争性、自发性的特点,决定了区域间经济差距扩大成为必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与此同时,我们更该明白,旨在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扶贫工作,应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

  试问,一个市场主体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到底该如何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首当其冲。

  反观大凉山,这么多年来,她之所以越扶越穷,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地人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发展自身特色优势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明白了扶贫的关键举措在于开发自身优势,那么眼下,相关组织和部门就应该动员、鼓励和引导大凉山地区的干部群众大干苦干巧干,把自己的努力同国家的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相信,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大凉山才能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