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境追责”不能只盯着环保官员
时间:2015-08-07 10:08:1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唐铭 

    2013年7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一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环保问题作报告时自我调侃道:“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时隔两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环保工作时发现,人、财、物皆归地方政府管辖的基层环保部门“尴尬”尤甚。(8月4日 中国经济周刊)

    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只要哪里出了环境问题,当地环保部门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舆情爆发时,一些地方政府通常还会处分环保官员来平息民怨。正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所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所闻,提及“环境追责”,环保官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表达“不解”。笔者提醒,莫让环保官员屡成“环境追责”的替罪羊!

    近年来,纵观一系列有关“环保局长”和环保部门的报道,似乎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少地方环保官员之“囧”。比如,“浙江温州要求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以证治污效果”、“湖南永州某县环保局长因机关评议排名倒数被免去职务”等等。2014年12月17日,《中国环境报》甚至以“近20年全国环保部门一把手的任职去向”为研究对象,专文分析“为何当上环保局长就意味着职业官员生涯的终结”。如此这般,实在耐人寻味。

    不得不说,当涉及环境问题的舆情一旦爆发,环保部门随即成为众矢之的,之后的追责、平民愤都会理所当然地拿环保官员“开刀”,让环保局来“兜底”,甚至有人调侃“当上环保局长意味着官员职业生涯的终结”。事实上,“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多的“查处”职责,但问题来了,“责权不统一”的现状让下级环保部门面对上级环保部门的考核变成了“全面负责”,加之,诸多的环境治理问题仅依靠环保部门显然更是“独木难支”。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在外界看来,环保局是威力无比的实权部门,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地方环保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与20年前相比没有太大区别。其实,基层环境监察的权力十分有限,因为环保部门无权对执法对象实施强制措施,违法者常常会肆无忌惮。

    “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腐败和监管缺失是一些环境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幕后推手。国家环保部早在2012年就构建了部、省、市、县四级环保专网,但环境信息化工作在基层的应用仍然进展缓慢。我们欣然看到,如果实行“大环保体制”,将有助于解决环境保护工作“责权不统一”这一任性顽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防止事前审批把关无力、事后追责索债无主,甚至出了大事由环保局长“顶包受过”的闹剧频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