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半年出台十余项政策 中国教育深度聚焦农村
时间:2015-07-04 16:24:0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欧兴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密集出台了10多项扶持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资金到师资等方方面面。这其中,既有原有政策的延续升级,也有战略层面的整体发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对农村教育实施了“两基攻坚”、“两免一补”、“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等政策,但是与城市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国家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农村教育依然是短板,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而现在,一双强有力的有形之手,正在加速将中国教育的最短板补长补强。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直指腠理的精准发力

    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一位自称是边远山区女教师的网友就“该不该辞职”发帖求助。在城里出生长大的她,6年前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到山区当教师,那里条件艰苦,让她一直都难以适应,自己不知不觉变成大龄剩女了,又看不到调动工作的希望,她感到无助,悲观,甚至绝望。

    一份报告显示,65.7%的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0-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变为330.45万,流失人数142.5万,流失率达30%多。

    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已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出包括提高师德水平、拓展补充渠道、提高生活待遇、统一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倾斜、城乡教师流动、提升能力素质、建立荣誉制度等在内的多项关键举措。

    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创新乡村教师的培养补充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促进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计划是经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这意味着,乡村教师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次事关中国未来的进发,是直指腠理的精准发力”。

    教育学者、东北师大邬志辉教授认为,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这些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从根本上说是教师的差距。 ”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对记者表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改善教师的待遇,吸引青年人到农村当教师,农村的教育才能大为改善。”

    破解“寒门难出贵子”难题 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某教育机构的80后CEO刘通博回忆说,他当年清华大学的本科同学,大部分都是来自公务员或者教师家庭,来自农村的同学凤毛麟角。

    有研究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农村生源所占比例逐步下滑,并且就像魔咒一样,愈演愈烈,越出身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而名校的农家子弟难觅踪影。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记者说,贫困代际传递的规律早已被证明,父母因为贫穷导致的受教育水平低有极高的可能性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并不断的恶性循环。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

    而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则明确要求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在边远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比例。

    随后,77所高校公开的自主招生计划中,都有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的政策。清华、北大、北师大、北航等国内重点高校,录取优惠由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其中清华大学最高可以降60分录取。

    尽管各校报名条件和录取办法不尽相同,但释放的信号是一致的:即通过降分特招的方式,尽可能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间的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学子上名校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无数农村“寒门学子”,或迎来“知识改变命运”的曙光。

    目标直指2020年全国教育现代化

    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密集出台的这些农村教育策中,对西部地区、对少数民族,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和扶持,是政策重点,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其中的关键词和目标。

    背后到底出于何种考虑呢?

    “我觉得是党和政府准确地看到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深刻地了解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手段的重要价值。” 邬志辉教授向记者分析说,“农村常住人口有61866万人,这样庞大的农村人口不是负担,而是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要实现农村人口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国家要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离开农村的教育现代化是无从谈起的。”

    屏蔽此推广内容教育现代化,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就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但在教育界人士看来,实现预期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教育”,而且,离2020年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时不我待。

    “习总书记曾说没有农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不可能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同样,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2020年也不可能说全国的教育进入现代化了。” 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的政策基调和目标,也让顾明远,这位老教育工作者内心狂喜,“农村教育的改善这次应该大有希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