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轻率更改地名是对历史文化的割断
时间:2015-06-20 23:11:5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周俊生 

  上海浦东一条并不很宽广的河道洋泾港,最近悄悄被改名为“三八河”,让祖祖辈辈居住在河边的居民难以接受。居民们强烈要求恢复原名,他们认为,洋泾港是洋泾人的母亲河,改名把洋泾的文化之脉割断了。

  洋泾港这个名字,具有700余年的历史文化承载。早在元代,就已有“洋泾”这个行政区域地名记载于史籍,之后行政区域划分和归属几经更迭,但“洋泾”之名始终没变。外地居民则更多是从有关“洋泾浜”的传说中得知这一地名的。上海开埠之初,大量外国人涌进上海,洋泾港是其必经之路,上海当地居民为了方便与他们的交流,积极学习他们的语言,虽然能够达成沟通,但发音往往不够准确,以至在语言学史上留下了“洋泾浜英语”这独特的一页,至今这种英语在上海方言中仍有残迹。但是更名以后,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就被粗暴地割断了。

  “洋泾港”更名为“三八河”,从程序上看手续合法,经过了上海市水务局的审核,并经浦东新区政府批复,而从其更名为“三八河”来看,仍然显得草率。“三八河”是一条离“洋泾港”远隔几公里的人工开挖的小河,其知名度远不及“洋泾港”,从字面意义上看也无多少美感。很显然,政府部门在这一地名的更改过程中,只是考虑了自己管理上的方便,而轻慢了地名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拍脑袋,就要将“洋泾港”这个已经流传700多年的地名一笔抹去。

  当然,地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以上海而论,虽然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但在旧中国的租界时期,有的路名以外国人名命名,记载的是中国那一段丧失主权的历史,在租界收回以后,这种路名理应废除;也有一些路名,让人产生紧张不安,如浦东通衢大道的东方路在解放前因墓葬密集而被称为“坟墩路”,解放后以其谐音改为“文登路”,浦东开发后改为现名,就是路名更改的一个成功范例。但是“洋泾港”并没有这样的色彩,它不仅已经有700多年历史,而且派生了一系列路名和机构名称,改名反而使这些衍生名称失去了理据。即使如“洋泾浜英语”这样的说法,也记载了上海人乐于与外来文化沟通、积极接纳新事物的精神风貌。如果说政府部门为了管理方便而需要将两条河道的名称统一,合适的做法也应该是将“三八河”纳入“洋泾港”,而不是相反。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地方出现了地名更改的风潮,不仅是一条路名,甚至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称都可以轻易改掉,甚至几易其名,给社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认识到,地名当中大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轻率更改容易割断这种随着时间沉淀形成的文脉。即使是对一些确实需要更改的地名,也应该向社会广泛征求不同意见,慎重作出决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