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看海”岂能成常景
时间:2015-06-19 23:26: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郭奔胜 

  近日我国南方不少地区连降大暴雨,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尤其是城市局部区域发生淹没汽车、冲垮商铺等内涝灾情。由此可见,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是实实在在的硬伤,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网友戏称为“城市看海”。这样的情况在多个城市反复出现,表明城市建设中的“里子短板”未得到有效改善。

  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一再表明,极端天气频发已经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时刻准备着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

  从近段时间不少城市发生的严重内涝中不难发现,出现“城市看海”的典型地区多是一些低洼街道、大型交通枢纽区域、涵洞、隧道入口处、城乡接合部道路等。其实,这些老大难路段的问题长期存在,不少都是排水管线布局不合理、市政交通工程阻断地下水流走向、道路修建导致雨水分流不畅等原因造成的。这些摆在眼皮底下的内涝隐患,却一再被忽视,说到底还是“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思想在作怪。

  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立体循环体系,理应地上、地下一同规划,一同建设。但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把城市的面子看得更重,攀比高楼大厦,草坪面积,热衷于地标性建筑,一心谋划经营城市,城市光鲜的面子越摊越大,生态系统却越来越脆弱。天上下雨、地上积水;天下暴雨,地上成河。扭曲的政绩观在大暴雨面前被无情地暴露出来。

  暴雨给城市建设亮起的红灯不能漠视。城市管理者应把治理城市内涝放到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尤其要摆正城市建设的政绩观,把地下建设放到公共决策、资金投向、民生重大事项的优先位置,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多当不图名利只为城市永续发展的幕后英雄,扎扎实实地做好地下管网建设的“良心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