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不上楼皆因上楼成本太高
时间:2015-06-17 21:31:49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在河南遂平县褚堂乡马庄村,一座新型农村社区被黄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田包围。村支书介绍,新社区一共占地60多亩,设计有6个户型550多套房子。因为村民拒绝上楼,自2012年建成后至今已经空置了3年之久。在豫东、豫南、豫北等地,类似老村拆不掉新社区唱“空城计”的现象同样存在。(6月16日《经济参考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农村人几十年的梦想。农民是多么热切地希望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可是,为何现在有楼不住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高大上”的楼房,想来不是免费随便住的。如果是免费住,自然是不住白不住,相信早就住满了人。既然是楼房空着,那就说明农民住进楼房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这个成本高得农民无法承受。
  
  第一个成本就是购房成本。可以推测,这楼房不是白送的。很多地方建城镇保障房都缺乏资金,哪里有闲钱去建农村社区呢?河南作为中部省份,县级政府的财力不会大到在农村免费为农民建房的程度。既然政府没有财力提供免费楼房,那建造楼房的开发商要获取开发利润,必须销售楼房。因此农民要上楼必须要买房。如果按照一套房子100平米,一平米按2000元计算,不算税收,仅仅房价就需要20万。而在农村,农民花费20万能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一个宽宽敞敞的二层小楼了。这样算下来,买楼房住不划算,自然就不会住。
  
  或许有人说,农民如果上楼住了,可以用老房子和宅基地折价冲抵房款,这样购房成本会低一点。是的,折价后,农民是少出一点购房款,但终归要拿出真金白银购房的,否则开发商如何挣钱?农民也不傻,自己现成的房子不住,拿出来换楼房还要补交一部分购房款,折腾一圈也未必是自己满意的楼房,图个什么呢?
  
  第二个成本就是生活成本。上了楼房,生活方式多少要改变一些,至少天然气要用,自来水要用。这气费和水费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凭空多出来的开支。此外,楼内房间的设计是按照城镇人的居住习惯设计的。农村的一些生活设施也许没地方放。农民会感到房间狭小压抑,给生活带来不便。
  
  第三个成本就是生产成本。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有一些生产设备。这些设备以前是存放在自己院子里。如果农民上了楼房,那么原来的老房子也必然被推倒转化为耕地,生产设备就没有地方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好心的开发商就会盖个仓库供生产设备存放,可是仓库不会被免费使用,收取保管费是免不了的。这难道不是在生产设备折旧之外多出来的成本?
  
  农民不是想上楼,而是这个楼实在上不起!搞新农村建设是好的,节约土地也是好的,但是如果以这个为名,变相在农村搞房地产开发,或者为了个人政绩搞一些不适合农民需求的工程,那就不好了。农民不上楼,问题不在农民,那些拍脑袋搞农村社区建设的官员好好想想问题在哪里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