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村老人不应成为城镇化的弃儿
时间:2015-06-09 22:42: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传涛 

  6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带来了《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报告显示,而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在各地区农村老人持不喜欢态度的比例中,东部是69.5%,中部是68.1%,西部是64%,东北部是67.6%。(6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这是人人共知的问题。除去张雄教授所介绍的“生活不习惯”、“没有亲友熟人说话”、“生活费用过高”等原因之外,恐怕还有与子女住易产生家庭矛盾、城市空气环境差等多方面的原因。

  可是,即便以上原因都能剔除,完全指望子女接年迈的父母进城的方式实现养老仍然不现实。农村老人大多数有顾家思想,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那片土地。笔者80岁高龄的奶奶孤身一人住在老家。在我的老家,如我奶奶这样的高龄老人,仍然不少。每次回到老家,发现整个一条街上就剩下了几位老人看家护院。虽说生活也比较轻闲,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摇摇蒲扇,老姐妹们经常拉呱唠嗑,但子女不在身边,却难免寂寞孤单。我的父亲、大伯、姑姑多次邀其一起住,但老人并不喜欢和年轻人住一起。是啊,到了城里,留给老人的可能就是一间小卧室。

  可以预期的是,指望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不可能把农村老人这个群体呼唤到城镇之中。大量的农村老人,必然会成为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一代人。这个时候,政策养老就必须迎头赶上——构建健全的农村养老体系,必须提上日程,如其不然,社会便只能等着农村老人在孤独中老去。不过,在农村养老体系的建设方面,中央政府并非没有指导性的意见。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可是,近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却仍然举步维艰。农村养老,仍然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人搭理的状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为我国的养老体制改革定了调,那就是公平可持续。但是,有了好的意见、好的设想,还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尤其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当然,构建农村养老体系,不仅仅需要政府付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在生活、卫生、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给予农村老人以更多的制度性眷顾。同时,如何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如何让城市中的养老资本转投向农村地区等难题依然考验着各地方政府的智慧。

  考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看这个社会对待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态度。从某个角度讲,农村老人的一辈子都给了我们国家的农业,他们也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破题“空巢老人”养老困局就必须早日提上日程。而不能让农村老人,被热闹非凡的城镇化大发展以及突飞猛进的GDP所遗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