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给环卫工加薪也要设置排外前提?
时间:2015-05-21 22:22:41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今年年初,广州媒体报道,广州部分区域的环卫工人手严重不足,越秀区缺工三成,海珠区缺工一两千人,荔湾区也报称缺工好几百人。据悉,环卫工保洁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不高,是缺工主因。
  
  《新快报》5月20日报道,针对近10亿元的环卫经费缺口,广州市城管委表示,将研究把环卫经费纳入市区财政统筹,足额保障。而针对此前人大代表“将环卫工人的工资提至公务员科级水平”的建议,广州市城管委负责人鲍伦军认为很有道理,正在跟财政部门商量方案。鲍伦军认为,如果实行该建议,可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还可以通过设定条件,优先解决本地市民再就业,特别是40后、50后人员的就业问题,不用建那么多的保障房、留那么多学位给外来工。
  
  “将环卫工人的工资提至公务员科级水平”这个建议,笔者也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因为环卫工人的工作实在辛苦,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而且还得接受非常严苛的考核管理。很多考核管理是为迎接检查而考核。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境也令人担忧,媒体经常曝出,环卫工在没有防护情况下,在城市道路甚至快速路、高速路上清洁路面时遭遇车祸的事情。
  
  这么高的难度和风险,对应的却是相当可怜的工资,还得起早摸黑。环卫工不好招人,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招不到人,就降低招人条件,最终承担起广州在内很多城市环卫工作的,主要是外地户籍,40-60岁年龄段缺乏劳动技能的工人。
  
  调高环卫工人工资,目的是为了与这份岗位的劳动付出相匹配。涨薪能否提高环卫保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呢?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只是笼统提到了“素质”二字,没有进一步阐释。这个“素质”是指更高的学历(文化素质)、语言技能,还是掌握自动化辅助设备的技能?如果将“素质”界定为学历层次,广州的环卫工如果能拿到参照当地科级公务员月薪水平的6000元,这份工作对于更高学历的求职者、待业者,确实会增强吸引力。但究竟会有多少人最终安心在环卫工这个岗位上干下去,还得取决于劳动强度、劳动环境能否同步改善。
  
  说到底,现有的环卫工选择做这份工作,忍受糟糕的劳动环境,承担很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更多的源自无奈。有媒体此前报道,来自内地农村的不少40-60岁务工人员,没有(错过了)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子女即将谈婚论嫁需要父母赞助盖房,但他们很多人又缺乏适应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知识技能。
  
  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力主“将环卫工人的工资提至公务员科级水平”的其他两个理由,就很有点令人咂舌了。在他看来,一旦将环卫工工资涨到跟科级公务员并行的6000元,就会让广州本地40-60岁的失业市民趋之若鹜——涨工资,既能解决环卫工的“素质”不高问题,也能解决本地中老年市民失业问题,一举两得。真是这样吗?如前所述,环卫工这份工作,丧失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工资低,还包括过于辛苦和危险,最终只有那些“走投无路”的外地中老年务工人员才无奈加入。
  
  并且,如果环卫工的工资已经上涨,城管部门又真的能够改善环卫工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让广州本地的中老年失业市民自然而然产生兴趣,为什么还要设置本地保护条款,来限制外地务工人员参与竞争呢?
  
  “不用建那么多的保障房、留那么多学位给外来工”,这种话说出来,更是让人笑掉大牙。目前广州共有环卫工人4.5万人,年龄偏大,子女也多超过了能够随迁义务教育阶段入读的年龄。广州保障房主要供给的对象是本地市民,而对于外地务工人员来说,需要参与积分考核,每年的名额有限,且名额主要投放给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有多少保障房、学位提供给环卫工?如果广州的外地户籍环卫工真的如鲍伦军所说,获得了诸如保障房、子女入读学位等保障,又怎么会出现人员不断流失、招不满人的囧事?
  
  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为什么会认为,把环卫工从外地务工人员换成广州本地居民,就可以“不用建那么多的保障房、留那么多学位”?这个表述好吓人,莫非广州保障房、学位等方面的公共投入,造成了财政较大负担,这一切都是因为环卫外来工?他是从哪里获得了准确数据,还是纯粹瞎猜?
  
  值得注意的是,鲍伦军的原话表述为,给加薪环卫工岗位设立户籍限制,“不用建那么多的保障房、留那么多学位给外来工。财政投入会增加,但社会效益不可估量”。不向外来工提供保障房和学位,居然还会产生所谓社会效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