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主目标
时间:2015-04-08 19:12: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宋晓梧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实践证明,这四大目标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当有所侧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经济增长(GDP指标)作为首要目标,这在物质财富十分匮乏的国情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调整产业及技术结构、消化长期积累的过剩产能进入加速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明确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提出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人可能质疑,当前我国老龄化加快,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在减少,就业还是突出问题吗?请看一下欧美日等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的国家,至今仍然在为就业问题发愁。因为就业不仅有总量问题,还有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就业保障等问题,必须统筹考虑。我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让大量农村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必须以相应的就业岗位为支撑。因此,从就业总量看,当前急需大力发展就业弹性高的第三产业和容纳就业多的中小微企业。这也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从优化就业结构看,急需打破各类行政性分割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阻碍,特别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这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从提高就业质量看,急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这有利于就业者提高技能,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从构建就业保障看,急需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保险制度,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可见,作为民生之本,就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多年来,不少地方“党政工团齐动员”,分解投资和招商引资指标,层层考核GDP,直至考核街道的GDP。现在要不唯GDP考核,他们一时感到很不适应,这是可以理解的。GDP指标确实是20世纪经济学的一项伟大发明,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还没有其他指标可以替代它。但应看到,GDP指标是有缺陷的。它不能反映投资的效益和结构的优劣,也难以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资源环境代价。这些缺陷原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适当修正和补充,遗憾的是在以前激烈的地方GDP竞争中却被放大了。审视当下我们面临的突出经济社会问题,有许多正是GDP指标的缺陷造成的。我国经济已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超越过去低收入阶段的地方GDP竞争路径,才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所以,新的发展路径应当以增加就业为主要调控目标。这样做,地方政府不是工作没抓手了,而是工作视野更开阔、更贴近民生了。当然,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绝不是简单以失业率取代GDP增长率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而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竞争中充分涌流;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城乡广大就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职业安全、社会保障网络,并加强监管。在具体工作中,很重要的是完善对就业状况的统计调查,真实反映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绝不允许虚报瞒报。那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积弊,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必须坚决铲除。至于GDP,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调控指标,因为增加就业本身就要求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合理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关键是,工作的出发点不一样,最终结局就会有很大差别。(宋晓梧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