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加强产业协同
时间:2015-04-07 22:34: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连莲 叶旭廷 

  在中央的指导和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扎实推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应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定位科学、产业规划布局合理、产业项目取舍得当。概括起来说,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    

  明确产业结构定位。习近平同志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7点要求,第一点就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等。当前,京津冀在经济结构定位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河北与京津之间产业梯度差过大,京津之间产业同构度较高。从产业结构上看,京津以现代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而河北仍然以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河北与京津之间产业共融性不强。从京津来看,二者都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产业同构度趋强,进而导致有限资源难以得到高效配置,“同结构、抢产业”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是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定位京津冀产业结构,促进三省市有效融合、协同发展。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合理定位需要落实到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上。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未来应主要布局科技密集型产业,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科技高地与创新中心。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物流优势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未来应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对外交流的窗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支撑作用,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出口型服务业和金融租赁保险业等,形成外向型产业聚集。河北省作为京畿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应主要承接、聚集京津转移的加工与装备制造产业,借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继续扩张,加强增量产能准入管理,促进存量产能调整优化;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区域布局,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缩小与京津的产业梯度差。

  恰当取舍具体项目。任何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发展都要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当前,北京应以项目为抓手,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一些现代物流、金融租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向天津转移,将装备制造与高端化工产业向河北疏散。天津与河北也应抓住契机,有计划地集聚符合自身功能定位、能够有效拓展产业链的项目,形成规模效应。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