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云标:可操作的民主
时间:2015-03-20 15:33:3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建飞 

02d429c45512a67a02d55ac0ea4df591.jpg

人物简介:杨云标,1973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1997年从西安政法学院大专班毕业,1998年回乡协助家乡村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03 年在家乡组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妇女文艺队,2004年推动并主导成立了安徽阜阳三合兴农农村合作社,现任合作社理事长,已从事基层乡村建设工作16年。

  杨云标的人生轨迹在1998年回乡备考律师资格的几个月里悄然发生了改变,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塘村人,当看到家乡农民负担过重、甚至连领取汇款都要被盘剥时,他从举报邮递员乱收费开始,协助家乡村民走上了维权之路。在经历了扳倒村干部,甚至自己和维权骨干当选村干部等一系列事件后,他领悟到,农民维权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组织问题,于是,他带领着不被法律认可的“农民维权协会”转型成立了“兴农合作社”,并引入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使南塘村人以“学开会”的方式,将民主具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方法,用“新乡村建设者”的姿态实践作为农民应有的权利。

  《城市化》:您曾说农民是耕耘土地守护家园的主人,但现实中这些“主人”的权益却常常得不到保证,您认为该如何维护农民的权益?

  杨云标:从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曾在自己的村子里做过维权的相关工作,我个人认为,农民维权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组织问题,因为现实的制度环境,没有可以让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理性维权的空间。农民维权时只能以单独的个体存在,所以个体农民无论市场位置,还是权利位置,都处于弱势。这也曾经是我前期从事很多农民维权工作的原因所在。后期我们将重心变更为农民的组织化工作,并跟农民一起来做村委会的工作,现在的“兴农合作社”就是从维权时期建立的“农民维权协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以前我们是从有对抗色彩的角度去维权,例如会专门组织人员去监督地方政府,避免他们有违法行为,也就是找一些他们违法的证据;而建立合作社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将农民组织在一起,通过地方经济、文化、社会上进行建设性工作,真正把农民的主体性体现出来,用生计发展,文化建设,乡村自治的建设去维权。生活改善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了,是最给力的维权。

  现在我们在地方做敬老文化节、农民合作资金互助,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等,农民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因为农民组织或合作社的存在,政府也觉得农民的力量那么凝聚,更不会再轻易去侵害农民的利益,因为农民们凝聚在一起,无论伤害了哪个,大家的反应都会非常大,因此侵害农民利益的成本很高,所以今天我们再来看当地这些执法或政府部门的工作,都是比较规范的。

  《城市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产业(园)区聚集,如南塘村一样,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但您一直坚守农村进行“乡村建设”,您觉得缺失了大量劳动力的“乡村建设”该如何进行?

  杨云标:现在的农村青年确实存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东南沿海有大量的资本建工厂、搞开发,对年轻人来说,工厂、开发意味着有更多工作、发展的机会。但同时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农村的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已经开始有年轻人尝试回乡创业了。在我自己的家乡,我们针对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组织了老年协会、乡村妇女文艺演出队、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为在我看来,现在“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把留在农村、留在家乡的老人、妇女、儿童组织起来,让留在家乡的人活得更开心、更健康、有更多微笑、更多尊严。

  前段时间曾有媒体报道留守老人自杀的现象,这一事件反映出大多数留守老人被社会、社区、家庭视为负担,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而我们却认为老人是我们乡村的财富,老人是一个村庄历史的记忆者,是农耕文明的守护者,二十四节气,种瓜种豆的农业文明,在工厂打工的年轻人早已疏远,但随着食品安全危机对生态农业的呼唤,老人们守护的农耕文明的价值正在引起社会的重新认识。老人是农村手工艺的传承者,例如编织、刺绣等,只有老人还拥有这些技艺,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老人在家乡的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经验、记忆、技术,对农村传统技艺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针对留守老人,我们组织了敬老文化节,文明唱大戏、舞狮子、玩杂剧、养老分红、社区倡导......在我们团队,农民合作经济、农民合作文化的建设都有老人匆忙的脚步,让老人以乡村主人公的位置参与到乡村建设,是对老人最大的尊敬。为此,我们提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文化节口号。

  《城市化》:对于走入城市的农民来说,有些希望从此在城市生根,而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亦在推动农民的市民化。请从您的角度谈一谈对农民市民化的看法,您觉得农民该如何分享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杨云标:我们国家一方面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城市化建设,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协调、配合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一方,是长期共存的关系。现在农村年轻人通过求学、打工而走向城市,这种状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农村的发展主流,就如同我们村的很多大学生、经商者、打工者都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一样。

  虽然城市化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但反观农村,其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公共生活等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我不太鼓励大家都进城或都回村,进城或回村,应该是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农民觉得在城市里能更好的实现他的梦想,那么就留在城市,如果他更喜欢乡村的生活,觉得乡村才是自己的梦想之地,那么就回到农村,好好地建设美好乡村家园。对于农民,世界不应该是:融不下的城市,留不下的农村。

  对于农民分享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成果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让进城的农民能在城市里生存,虽然从就业政策等方面,国家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以前的所谓农民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又离乡,直至现在能够允许农民自由的到外地工作生活,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但我认为在一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医疗、教育等问题上,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例如北京取缔了打工子弟学校,那些在北京打工的家长就迫不得已带着孩子回乡,或者让孩子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而这些打工者有些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们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上学读书,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我认为,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并且为城市建设作了贡献的农民,他们应该享受到基本国民待遇的社会保障,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安心地留在城市,成为这个城市的建设者。

  《城市化》:您在农民民间组织中引入了“罗伯特议事规则”,让农民实现了无权威状态的平等自治,这对中国公民社会自我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您觉得该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这种模式得以发展和坚持下去?如何增强农民积极参与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杨云标:从最初的维权,到后来成立老年协会、成立农民合作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在反思:为什么要维权,为什么要成立农民组织,我们的理想难道就是为了赚几个吃饭钱?我们的真实愿望是希望能够在我们自己的家园,建立农民能真正当家做主的农民自治的民主秩序。让我们农民都能生活的有微笑、有尊严。

  然而,这个理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民主”这个词,国人口头上都会说,从江湖草民到殿堂上的领导,谈起民主都能滔滔不绝,但在我们日常行动实践上却没有人知道怎么去实践民主。我们的生活里没有实践民主的经验和习惯。所以,我们反对专制,反对欺压农民,可我们又不懂得如何实践民主,就在我们这样一个从维权出发的农民组织里,要想用民主的状态来讨论问题,让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达成大多数人的共识,同样是非常困难的事。坦白地说,这是我当年遇到的最大挑战。

  比如,在开会议事时,“跑题”现象很普遍,大家谈论的问题往往无法集中在一个主题上,“跑题”带来的后果就是效率低下,讨论半天还没有谈到要讨论的问题;其次是容易形成“一言堂”。某些辈份高、经济实力强或有威望的人,他们会经常没完没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还容易出现人身攻击,我把它称为“野蛮争论”,就是在开会中如果意见不一致,两个人就开始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常至会议不欢而散。

  怎么解决开会议事中的“跑题”“一言堂”“人身攻击”?朋友推荐了一个叫做“议事规则”的药方。“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的一种民主议事规则,规定了民主制衡的程序细节,体现的正是权利、法治和民主的精神。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让“民主”付诸行动、拥有可操作的策略与程序的可能性。但由于它内容浩瀚,涉及诸多专业术语和规范,并用理性的语言描述出来,所以,直接在农民中使用肯定行不通。就如“罗伯特”这个人名,大家都觉得很不习惯,为此,我们合作社的一位大姐就将“罗伯特”直接喊成了“萝卜”。于是,我们将“罗伯特议事规则”经过简化形成了如今的“南塘十三条”,大家也形象地将它称作“萝卜白菜规则”。这十三条内容浅显易懂,我们还把它编成了顺口溜,比如“举手发言,一事一议;面向主持,免得生气;限时限次,公平合理;立马打断,不许跑题……”这样,即使不识字的大爷、大妈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经过“议事规则”的培训后,渐渐地大家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开会也不再跑题,不再有“一言堂”,大家的凝聚力和会议的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切地感到,真正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开会的秩序,还有每个人之间平等沟通的氛围,和传统的乡村自治重新焕发的生命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