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实施居住证制度 重在把握“平衡”
时间:2015-03-16 10:46: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镝镝 

    探索和完善居住证制度,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个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在去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有明确的体现。该意见稿规定,公民离开户籍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申领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可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平等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并可逐步享受同等的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等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法委书记杨晓超透露,北京的居住证制度今年将出方案,北京不会靠行政命令去限制人口,暂住证将在居住证制度实施前设定退出执行时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杨雄介绍说,上海已经出台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执行情况和预期非常吻合,现在上海市持有居住证的人约为17万人,上海将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根据不同积分提供阶梯式的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从实施多年的暂住证制度到作为暂住证“升级版”的居住证制度,从居住证的“福利含金量”逐步向户口本看齐,到居住证持有人将来申请本地户口,每一步都见证了城市化进程的足音,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逻辑。现在,居住证制度将从一些地方的试点扩大到全国推行,有必要对居住证制度涉及的关系、利益进行一番梳理,以便全面认识居住证制度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构建积极稳健、均衡良性的居住证制度。

    关于外来人口在城市享受公共服务和权利保障,社会上、网络上一直有一些情绪化、民粹化的声音,抽象强调公民的自由迁移权,要求城市包括大城市为外来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标准、毫无差别的服务与保障。这种声音的出发点没有问题,但对城市管理的困难、压力和复杂性估计不足,也忽略了城市社会从历史到现实的延续性。如果说政治的最大技巧是妥协,那么公共政策的最大技巧就是平衡,只有在各种关系、各方利益之间达成相对的妥协,找到比较接近的平衡点,这样的公共政策方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也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

    在完善居住证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上,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基本的平衡。其一,把握外来人口贡献与城市提供服务保障之间的平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服务和权利保障一体化、均等化,居民从户籍地流动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自动享受到与其他城市同等的服务与保障,这只能是一个终极的理想。现实中,一个居民从户籍地流动到另一个城市,他应当在这个城市享受公共服务和权利保障,是因为他通过工作、纳税、缴社保和消费,为这个城市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以此“换”来城市为他提供服务与保障。外来人口为城市作出的贡献有大有小,城市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与保障也有多有少,两者之间通过互动博弈,实现居民贡献与服务保障之间的动态平衡。

    其二,把握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集中与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平衡。城市是人群聚集的结果,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既是与生俱来,更是与日俱增,由此引发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治安混乱、水电气供应不足、贫民窟泛滥等“大城市病”,这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已有沉痛的教训。有鉴于此,居住证管理应当实行“分而治之”,对小城镇、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动应重在放松,并可适度引导人口集中,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则应适度调控,避免人口“超载”导致城市资源严重匮乏,避免城市化进程因人口、资源关系严重失衡而跑偏翻车。

    其三,把握户籍人口权益与外来人口权益之间的平衡。城市户籍人口中,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的最初也是外来人口,后来落户成为户籍人口,他们都是城市的“原住民”,是城市人口的存量,外来人口则是城市人口的增量。在服务供给与权益保障的排序上,应当尊重历史,考虑“先来后到”,以“原住民”优先,夯实存量(主要体现公平),外来人口其次,优化增量(主要体现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社会和全体居民的持续努力,逐步增进外来人口的权益,才能从“原住民”与外来人口的权益保障平衡中,不断接近并最终实现两者权益保障的一体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