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住房保障货币化从“补砖头”到“补人头”
时间:2015-03-07 21:29:4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匡贤明 

  把住房保障以货币形式发放给低收入者。这既可以赋予低收入者租房的选择权,又可以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如果提供实物保障,有的家庭一住几年,即便收入上去了,要把他们“赶出去”,极其困难;但在货币补贴下,可以把补贴与收入结合在一起,动态调整货币补贴,难度大大降低。

  中国于2011年出台了一个五年建3600万套的庞大保障房计划。随着“十二五”收官,这一任务即将完成,保障房政策也将出现调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

  对低收入家庭,货币补贴更有效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解决贫困家庭住房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从这4年来的进展情况看,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完全有条件提前实现。数据显示,2011-2013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累计开工建设2490万套;2014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将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如果这个任务能落实,那么“十二五”期间将超额完成3600万套的保障房计划。

  在总量问题得到解决后,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率开始提上改革议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这表明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开始进入到提质阶段。

  应当说,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需要有不同形式的住房保障。对于特困家庭来说,实物性的住房保障更有效;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货币性质的住房保障更有效。

  比如,在实践中,有的保障房小区位置偏远,有的市民符合经适房申购资格,但由于配套跟不上,不少人不愿申购。如果推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货币化,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支持其在普通商品房市场自主选购住房,有助于解决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特困家庭来说,有时支付货币补贴的效果也要大于直接提供住房补助。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货币化的住房保障形式。比如广东惠州,实施了“补人头而不补砖头”的做法,把住房保障以货币形式发放给低收入者。这既可以赋予低收入者租房的选择权,又可以盘活住房租赁市场。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降低住房保障的管理成本。他们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提供实物保障,有的家庭一住几年,即便收入上去了,要把他们“赶出去”,极其困难;但在货币补贴下,可以把补贴与收入结合在一起,动态调整货币补贴,难度大大降低。

  货币化住房保障比重可能越来越高

  因此,在我国住房保障总量明显提高后,“补砖头”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补人头”的空间越来越大。可以预期,未来几年我国货币化住房保障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但是,从以“补砖头”为主转向更多的以“补人头”为主的转变,涉及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最大挑战在于如何顺利实现消化存量与逐步推进货币化的合理衔接。

  在实践中,可以考虑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把住房保障的货币补贴给出租房子的房东。存量房的房东把房子租赁给低收入者,其租金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财政提供的货币补贴;另一部分是低收入者自行支付的租金。美国纽约在这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

  二是可以通过住房券等形式,把住房保障的货币补贴给低收入家庭。这种做法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有成熟的做法。但不管哪种做法,都可以提高住房保障的效率,实现住房保障的提质升级。

  当然,从全国各地情况看,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不一,一些地区仍要把住房保障的实物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对于房屋存量充足的区域,可以率先推进,逐城推广。通过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由此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