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铁“争夺战”,还需回归民生本位
时间:2015-01-28 20:18:12  来源:齐鲁网  作者:吴旋 

  “没有高铁,城镇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今天,在中国广袤大地,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更被沿线一些地区看做发展命运的转变。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1月26日 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四纵四横”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高铁无论在技术还是在速度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已然昂首迈入高铁时代。同时,在李克强总理高铁外交“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动下,中国高铁的品牌效应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影响城市战略规划、拉动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铁的“光临”无疑将对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每逢高铁线路规划修建,伴随而来的高铁“争夺战”便会不期而至。

  在国内,沪昆高铁建设之初,为了能在投资2800亿元、全长2066公里的沪昆高速铁路占据一席之地,娄底和邵阳这对“湘中兄弟”展开了整整4个月的角力。而在河南,被称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兄弟县城”邓州和新野为了郑万高铁能够在自家地盘“落户”,不惜将城市“护路运动”在政策上从政府转移到民间,在舆论上从网络扩散到广场,同时政府部门各持其词,互不相让,完全忽视了“兄弟”和气的存在。

  而在国际方面,中国政府同其他国家的高铁“争夺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之前印度高铁的“争夺战”中,安全性能高被认为是日本新干线的特点,而价格与综合性能则代表中国高铁不可忽视的优势,甚至是中国高铁出口的“杀手锏”。而印度总理莫迪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将本就复杂紧张的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战略竞争高度。

  与中国高铁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价格与综合实力战略比拼不同的是,国内高铁在建设之前则需要在城市选择方面进行多方的考量。诸如城市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色以及高铁修建成本、线路优化等因素都将成为高铁“花落谁家”的评审关键。因此,高铁的“落户”不是地方政府一家之言就能够决定的,还需依据铁路建设相关的一整套客观论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铁建设上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否则高铁建设便会成为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成为影响民生经济发展的“负资产”。

  高铁建设,作为国家交通统筹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铁路网建设的规划和完善。而对于两个条件相当、关系不错的城市来说,高铁的引进对于自身城市的发展固然重要,然而城市之间在其他诸如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还存在持续合作、沟通交流的发展空间,不能因一场高铁“争夺战”而影响了原本稳定的民生秩序,甚至伤了原本的和气。

  更何况,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铁路网构架还在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力度还在持续加大,以后的城市建设更离不开铁路的“牵线搭桥”。因此,高铁争夺战还应回归理性、回归民生、回归制度框架下的合理公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