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靠什么去解决药厂污水的“举报无果”?
时间:2015-01-19 16:59:54  来源:新华网  作者:唐伟 
    河南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位置隐蔽,药厂污水管道直接埋进地下排污,污水呈现黄绿色。刮风时,村民被传来的酸臭味熏得不敢出门,地下水烧开像面糊,孕妇不得不离村待产……对于药厂的污染,他们难以忍受并多次举报,可每次都是不了了之。随着举报的次数增多,现在药厂的排污口挖得非常隐蔽,而且排放污水时没有规律,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华商报》1月18日)

    药厂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被直排地下,当地的村民生活水源被污染而只能选择逃离,数次举报未果之后,媒体的介入与报道,能否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有待观察,目前也尚难看到可期的结果。不过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一幕已司空见惯,甚至成为地方治理污染的一种必然图景,比如腾格里工业园污水直排沙漠,曝光三年状况依旧,及至成为公共事件被自上而下问责之后,问题才最后得到解决。

    然而污染已然形成,要么远离家园寻找新的容身之处,要么就是身处危境而继续生活,能不能让自己不再有被伤害的恐惧,靠什么去去解决药厂污水“举报无果”,是公众之诘,也是责任之问。

    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施行,也给一直“肌无力”的环保执法部门赋予了“尚方宝剑”。

    环境治理的效果建立在“执法作为”的基础上,要让“有肌肉”的公共管理者真正履行责任,就必须辅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必须解决把关者成纵容者、守门人有意放水的职务违法问题。若对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故意纵容污染行为,再严重的污染,再严苛的法律,在选择性执法和执法为利之下,“举报无果”就会成为真实的讽喻与现实的无奈。

    曾经有人说过,环境之治其实就是权力之治。一个地区生态质量的好坏,与地方权力的净化与责任的落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青山绿水还是要“带血的GDP”,取向的不同在结果上迥然各异。有的地方经济指标不显山露水,甚至略带寒碜,却保护了了令人留连忘返的美景;有的地方虽然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若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要解决对药厂直排污水的“举报无果”,就必须对执法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检视和匡正。除了对显性的问题进行“定点问责”之外,如何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如何让公权力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规范制度的完善和监督、促进机制的健全。
相关新闻
24h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人物专栏 More>>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