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村早婚折射社会发展失衡困境
时间:2014-12-02 20:29: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杨朝清 
    在云南金平县,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辍学结婚生子并不罕见,甚至有人生了几个孩子仍未到法定婚龄。村民多认为,现在生活不错,衣食无忧,不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据悉,该县政府称一直在努力抑制早婚现象扩散,采取“控辍保学”措施,但处罚难操作。(12月1日《京华时报》)

  在远离公众视线的偏远农村地区,早婚现象死灰复燃,固然有部分农民家庭观念、生育观念陈旧的因素,也和当下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困境密不可分。

  早婚既和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也和农业社会的家庭模式关联——几代人居住在一起的家族式生活,不仅培育了家庭观念,也锻炼了家庭生活的能力。

  从本质上看,早婚现象是农民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的结果。在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那些难以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外出务工便成了不可回避的宿命。为了让孩子早一点“收心”,同时也为了降低婚嫁成本,早婚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男女双方家长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理性选择。

  在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渠道狭小逼仄的当下,辍学打工成为许多农家子弟的人生轨迹。不是说农民现在的生活很好、不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是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他们缺乏改变命运的信心和能力。

  倘若农村青少年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他们又怎么会过早地走上婚姻之路?早婚说到底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过度社会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早婚现象不仅在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存在,在笔者老家所在的江汉平原,一些辍学打工的弟弟妹妹也早早地结婚生子。社会学实证研究证明,在子女“跳出农门”无望的背景下,早婚关系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子女在接受早婚要求的同时,也通过婚姻向父母索取了大量家庭财富,代际之间的理性博弈助推了早婚的出现。

  早婚现象投射着社会变迁的集成影像,也和当下农村代际关系变化和农村青少年生存生态密不可分。减少早婚现象,“控辍保学”只是治标,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改变命运的能力才是根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