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能源车的量产与量用:政府采购能否先行?
时间:2014-12-01 13:45: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荣 

    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形成大的气候,必须以量产与量用为基础。如何寻找突破口,已成业界的难题。新近,在不同的两个论坛上,不同的专家和人士不约而同地想到一点:在中国,新能源车的推广战略,能否让政府采购先行?

    在国内首家国际电动车示范城区——上海嘉定举行的国际电动车技术合作论坛上,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认为,政府采购先行是“行之有效”的。目前,当地首批政府的食品监督执法车辆全部采用电动车。接下来,安全生产监管的执法车也将采用电动车。根据相关的计划,政府中涉及社会治理、环境卫生等领域的新增行政及执法车辆,原则上也将推广新能源电动车。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除了在公共场所建设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外,还将在社区和居民小区进行充电桩等设施的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长三角研究专家、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更是把眼光放在了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范围内。在新近的长江沿岸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上,他在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总体趋势中,点出了“通电”的话题,就是在长江流域范围内,是否可在电动车领域使绿色能源的布局和使用“畅通无阻”,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斯拉”模式。其突破口应该选在广义的“公共车辆”的政府采购上。

    不少人士注意到,中国的“公共车辆”消费模式是十分独特的。它包括平时常说到的干部用车的“公车”,这一块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逐步收缩。但规模更不可忽视的是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以及不少部门用的工程车之类,也属于公共车辆范畴内,归入政府采购范围。有学者进行过初步的估算,全国的广义“公车”总数至少在570万辆以上。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基数。

    在这个大基数上做电动车的文章,才能“做得通”。有专家说,如果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政府采购新能源车,那么很可能全世界新能源车的量产和量用首先将在中国出现。有了量产和量用,产业链的成型和产业研发的积极性就“顺理成章”了,相关配套设施就会跟上,充电桩的布局和建设就会有内在的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就会不断地加强。突破口一旦找到,电动车的社会使用环境逐步形成,那么向全社会的推广就会快得多。

    上海嘉定工业区人士认为,政府先行的引导效应是十分明显的。目前在嘉定范围内,已有近900辆电动车投入运用,政府采购的公共交通电动车辆近60辆,私人购买超过500辆。同时尝试新的共享租赁的模式,推动电动车的发展,并且建立试乘试驾平台,让国内外20多个品牌的30多种车型电动车参与进来,试驾人次近11万。中国的电动车“特斯拉”模式,从面广量大的政府采购入手,是最为切实可行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