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就近城镇化,抹平东西部经济鸿沟
时间:2014-11-24 11:21:5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 晴 张振军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报告中的这些表述,让人们感受到政府正用“看得见的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通过调整目前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的关系,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安居乐业,解决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缺乏科学规划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在“东密西疏”的总体发展态势下,大城市外延扩张力量强劲、中等城市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强调规模产业园区导向,忽略功能有机结合,功能匹配失调。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所言:“我国城镇化布局的系统性失衡,造成诸多突出问题: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长期存在东部向中西部、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乡村大规模人口潮涌;城市大型居民住宅区向就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和老城区上下班的潮汐波动,使得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不堪重负;产业园区和人口在大城市高度集聚,占有大量优质土地,挤压生态空间;一些中小城市以廉价资源吸引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投资,超出了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造成资源短缺、水源污染、雾霾横行。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失衡是城市病形成并加剧的重要根源。”

  在英国智库的演讲中,李克强也指出了就近实现城镇化的现实必要性,“因为中国的东部城市容量有限。可能很多人都去过北京、上海,你们会发现这几千万人的城市如果继续膨胀下去,交通拥堵怎么解决?安全饮用水从哪里来?” 在李克强看来,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中国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也有力地说明,提高城镇化质量,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就要走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既可分散大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也有助于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以来,从两赴内蒙、到重庆再到沈阳,李克强总理考察调研的足迹也显示出了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方面的三个重点工作:推进西部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回旋余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

  4月28日在重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他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6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他指出,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这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他还表示,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他强调,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能光由政府推动,更不能强迫企业去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山东考察,首站选择德州。他曾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两次在围绕德州的新型城镇化探索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自2008年开始,德州开始探索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这一模式被概括为“两区同建”,即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德州日报》报道显示,截至2014年7月,该市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78个,30万农户住进了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已配套建设产业园区876个,40万农民实现就近就业。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6元,同比增长13.3%,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李克强在德州景津公司考察时,得知员工大多是当地农民工,他说,大家从小块地走出来,干上了大工业,是新产业工人,既长了本事,创造了价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发展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在城市安居和发展。

  据悉,德州因为推行“两区同建”,真正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先后荣获2012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案例。评论认为,德州“两区同建”在为中国城镇化转型提供范例的同时,有效破解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三道难题,更是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现实探索。本次李克强总理的考察释放出积极信号,那就是城镇化需要长期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让城镇化进程能够真正成为惠泽民生的强心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