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凸显哪些新动能
时间:2014-10-19 11:42:47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宇 

    国家统计局下周将公布今年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目前来看,虽然一些指标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但经济运行有望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相比,此时的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新常态”中。一方面,增速在合理回落,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引擎动力不足,而新动力悄然出现。

    在这些崭露头角的新动能中,以简政放权为主要体现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有望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今年3月份,我国全面推行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半年多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前8月我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就达70%以上,如此高幅度的增长在以往并不常见。此外,截至目前,新一届中央政府共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的“紧箍咒”松了、准入门槛低了,市场活力有望冲出“闸门”喷涌。

    由于这些新设立的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可带动上千万人就业,而且成长性强,被市场视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支撑力量。

    经济学家指出,随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三大产业正在完成新的“跨越”,而服务业有望扮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比重正不断上升,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快于整个工业。

    “上半年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交通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虽然GDP增长速度比以前要低,但就业情况却比较乐观。原因之一即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正从吸纳较少就业人口的重化工业主导的制造业,开始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服务业转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消费有望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来,步入“新常态”后,居民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已是每年上升0.7%,目前已升至47%左右。”

    “旧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往往是政府主导‘发展重点产业、战略产业”等,而‘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变化则是以市场和民生需求为导向的。”马骏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这一水平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会由制造业产品向服务业产品转变。

    “不少国家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的阶段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提高约10个百分点。在这一趋势下,医疗、教育、IT、体育、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动力之源。”马骏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以及财政、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也将为“新常态”下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保持定力,并强力推动改革,这种‘微刺激’加‘强改革’的经济调控方式,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空间,也为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改革对经济也是一种刺激,能够再造微观基础,优化宏观环境,激发巨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