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独居老人可到儿女就业地生活
时间:2014-10-09 23:22:30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罗竖一 

  常言道:“养儿防老”。然而,自从计划生育这个幽灵、怪胎于中国社会生根发芽,并不断地吞噬一个个生命至今,越来越多的父母陷入无儿无女的绝境。其养老问题、独居问题,成为日益残酷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即使有儿有女的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不乏独居者。譬如, 2014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让独居老人远离孤独》一文就表明,中国目前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随着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

  很明显,“养儿防老”,在现实中国的很大层面上已然是一句空话。

  诚然,在某些情况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政府养老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特殊群体”的现实问题。换言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政府养老等养老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独居老人远离孤独。

  但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希望晚年能跟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以享受天伦之乐。

  一般年轻人通常认为,让老人有个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因此,现实中国社会不乏基本以金钱替代承欢膝下者。

  事实上,对于老人而言,孤独是其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很多老人的身体日益不好,不全是自然规律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跟其孤独密不可分。然悲哀的是,包括不少老人在内的好多人,都往往误以为人身体的好坏跟孤独无关。

  当然,有的老人内心也明白孤独是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之道理,可其不想给孩子增添麻烦,所以宁愿痛苦地选择独居,也不肯到子女的就业地一起生活。然其又往往会给子女摆出一大堆的所谓理由,以让子女心安理得地在城里或异地安享太平。

  面对年迈父母摆出的一大堆所谓理由,相当多的年轻人普遍予以认可,而有的甚至还变着法儿地向父母索取钱财,以供其买房、买车……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皆为大不孝。

  不可否认,时下中国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基本都比较大。就某些时段而言,如果独居老人前往孩子就业地生活,确实可能会在一定层面上增加孩子的经济负担,但就长期来讲,如果独居老人前往孩子就业地生活,实际上是利大于弊。

  何况无论谁,基本都是由父母养育成人的。彼时,父母一般都不会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抛弃”孩子。现在父母老了,如果我们任由其在老家独居,客观上跟“抛弃”父母没有多少本质区别。尽管我们也会抽时间回家看看,还会隔三差五地给父母打电话、邮寄钱物等。

  至于传承千百年的乡土情结、叶落归根观念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人的安身问题。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大变迁面前,无数中国人都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即皆理当明白一个道理,以前是孩子围绕着老人转,现在是老人要跟着孩子转。不然,客观上孩子难以尽孝,而老人也会遭受孤独的摧残,且还会制造出很多社会问题。

  有的年轻人认为,平时就让父母先在老家自个人生活着,等将来他们的身体实在不行了再说。等到那时,事实上后悔都来不及了。其实,中国古人早就讲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现实中国,多是老人跟孩子天各一方。这,就很大程度而言,实际上是将老人这个宝给扔掉、埋掉了。何况,孩子给父母养老,这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良心、情感和责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独居老人,也应当尽早地给孩子们一个尽孝的更加现实的机会,否则等百年之后,会给孩子们留下诸多终生的遗憾。至于给孩子增加负担之类的,一般都是多余的担心。

  其实,独居老人到孩子身边生活,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到孩子,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譬如,替孩子照顾照顾下一代;缓解春运压力;等等。

  实话实说,现行的某些政令和法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制约了独居老人投奔在外地就业的孩子。譬如,跨省区的社保、医保之衔接问题。建议官方早日予以修正。

  一言以蔽之,笔者罗竖一认为,亿万羲黄子孙普遍需要解放思想,而官方应当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以确保中国独居老人可到儿女就业地生活。否则,可能既是让独居老人在孤独中走向死亡,又是让孩子们遗憾终生,还不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