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人食堂”仅是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
时间:2014-10-05 22:44:3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汪昌莲 

  武汉市民曾少峰资产过千万,却扎扎实实地钻进武昌发展社区、双墩社区、营北社区、电力新村社区,开起“道能幸福食堂”。500多名老人在这里享用每天10元钱的早、中、晚餐,而就餐的老人们跟他熟了,都亲切地叫他“干儿子”、“大头”。(10月3日《武汉晚报》)

  由武汉市民曾少峰办起来的“老人食堂”,每日3餐,仅向老人收费10元。显然,这又是由民间人士发起的一次尊老敬老式的慈善行动。在中国,尊老敬老虽然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民间公益行为,但在当今社会,却已经比较鲜见。可见,这家“老人食堂”,之所以会令众多网友感动,是因为传承和引领着一种久违的民间慈善精神。

  对于这种难得的“老人食堂”,我们非但不应该去恣意挥霍,反而应该给予精心呵护和爱心接力。特别是,虽然我们不能期待这种“老人食堂”,能够惠及所有的社会老年人群体;也不能奢望这种民间慈善行动,能够持续多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种民间慈善行动,能够给地方政府及公职人员一个善意的提醒,甚至能够倒逼地方政府,在公共养老服务上更有作为。

  因此,我们希望政府公职人员都来关注“老人食堂”,感受一下民间慈善的力量和温情,体验一下老年人群体的困难和艰辛,使自己养尊处优惯了的身心得到一次洗礼。也许,亲身体验了一下“老人食堂”,会让他们变得更清醒、更理智,并对过去毫无节制的“三公消费”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打消了用公款享受更多职务消费的念头,并管好自己这张公款大吃大喝的嘴,把原本用于公款吃喝的资金节省下来,去为公共养老事业增添更多的“老人食堂”。

  可见,由爱心人士建起的“老人食堂”仅是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公众隐忧和焦虑,已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知道,尊老敬老式的公共服务,就是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救助措施,专门救助那些失劳或失能的老年人群体。同时,应总结民间慈善的成功经验,公共养老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多元化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并为公众的慈善行为提供一个正常的通道,使更多的“老人食堂”,能够温暖真正需要救助的老年人群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