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失效的无车日说穿了城市的小心思
时间:2014-09-23 17:30: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邓海建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中国第8个“城市无车日”。报道显示,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承诺开展相关活动,涉及超过两亿的城市人口。前些年,无车日相当热闹,或者划定限行区,或者市长带头骑行上班,或者驾驶人承诺签字……激进的还有“封车”、公交免费等大手笔。不过,2014年的无车日,显得有些“烟花易冷”。

  上午,笔者去所在城市的学校门口等路段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并不知道当天就是无车日;微博上,“@交通北京”呈现了无车日一片红色的实时交通状况,堪称全城拥堵,深圳、长春等城市,也不断地尴尬播报着拥堵路段的信息。这个“城市无车日”,各条路段依旧堵得水泄不通。

  无车日的意义,无需赘言。譬如环保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3年)》显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12.1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四类。少开车,没事走两步,是为城市营造更好的人居生态,也是为自己的生活减负。因此,头几年,地方部门都很积极,宣传到位、措施到位、作秀到位,无车日确实很让人印象深刻。起码,它的知名度不在“熄灯一小时”活动之后。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有点小糟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可能还得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一者,限行等措施治标不治本,其形式意义大于实操价值。往往是限行区域缓和一点,非限行区域还是堵得一塌糊涂,该跳脚的还是跳脚、该骂娘的还是骂娘——于是出现了一个二律背反的结果:你搞限行,没效果要挨骂;你不搞限行,说你不重视治理交通拥堵,还是要挨骂。

  二者,公共交通的短板让无车日斯文扫地。要让开车的不开车,尤其是周一忙碌时光,有足够的便捷公交承载“休车”的负荷吗?当然,有的城市在进行免费公交、地铁的派卡行动,但大多城市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喇叭响、埋单少,喊得嗓子都哑了,最后还是摊手耸肩,无能为力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微妙的背景:眼下,正是公车改革的敏感期,各地的领导干部怎么带头,今年可能不仅是一门艺术,一不小心反而“自找麻烦”,何况是在行政谦抑理念日益深入官场的当下。于是,宁可少掺合,也不贸然博眼球,自然成了不少城市的第一选择。

  就这样,无车日自然就成了堵车日。说起来,职能部门还可以冠冕堂皇地宣称,这是无车日从政府主导走向民间自觉的过程,少了警力维持秩序、省得折腾不乐意的车主,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无车日的初衷与价值,也在这种风轻云淡中,显得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上周三,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显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汽车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大,预计全国汽车保有量至少还会新增两倍,达到4亿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越发捉襟见肘,公共交通资源更是杯水车薪,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了大中城市绕不开的议题。无车日固然不能治本,但起码可以治标,可以通过行为与习惯的矫正,传递一种潜移默化的理念。遗憾的是,我们城市大多过于急功近利,搞几年活动,看不到短期收益,就立马改弦更张——可是,在拥堵这件事上,观念的转变究竟算不算一种改善的力量呢?

  一句话,无效的无车日,不过是说穿了城市的小心思。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