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再次拆除的“阿房宫”到底招惹了谁?
时间:2014-09-17 17:11:03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鱼予 

  2013年4月30日,正在拆除中的陕西西安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当年唐末诗人杜牧挥笔写下《阿房宫赋》时怎能想到,千年之后这一“天下第一宫”又起争端。(中国青年报 9月17日)

  花费数亿元建设的阿房宫再次被“夭折”,这次的阿房宫到底又招惹了谁?是豆腐渣工程有碍安全?还是规划失策?这种拍脑袋决策,说拆就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过家家”怪圈何时才能改变?这样非质量原因的“短命”建筑现象,不但凸显着我们部分地方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多的是戳到了城市建设规划盲目、冲动的隐痛。

  看到滩涂一地的拆建物,让我们不免把视线会转到历史上的今天。史料记载,阿房宫曾是封建集权者奢侈淫靡的享乐之地,也是一个朝代衰败的象征,其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役夫的悲惨与民生的艰难。项羽火烧阿房宫,杜牧写《阿房宫赋》,其目的都是警示后人,勿要重蹈覆辙。然而,在某些地方政府眼里,经济效益才是衡量文化价值的唯一评价尺度。因为,近年来,很多地方在真假文物价值的利益驱使下,闻风而建的古城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而且多是以百亿计的大手笔。根本没有顾忌是否是具有文物的价值,就像如今拆除的“阿房宫”,不只是规划问题与浪费问题,盲目造景冲动的惩罚;更是以搞文化开发的醉翁之意,利用文化为经济搭台,拉动外围商业项目,获取土地升值收益,借机捞取政绩资本。折射的是我们监督之殇,,公众的监督之失。

  在《城乡规划法》中规定,城乡规划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变更而变更。但是,很多地方,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更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好大喜功,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当初是拿到市规划局的选址意见书、市计委的立项报告和市文物局的动工函,才租地开工。而且还是陕西省文保中心设计的。面对如今的拆除,我们的决策者不妨好好审视一下,如此浪费社会资源、劳民伤财,打乱了城乡规划总体部署,导致城乡规划缺乏连续性、前瞻性为哪般?不要真像网民们所言:一拆一建的过程就是制造GDP的过程。拆也GDP,建也GDP。

  阿房宫本就是,是一个封建王朝陨落的象征。巨资重建本就值得商榷,如今的拆除更难以言辞。这样修建、拆除无异于杀鸡取卵。或许这样能重新获取更大的好处,但这样的急功近利、拆除的虽然是建筑,拆掉的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拆掉的是民声和民心。文化资源的开发,从客观上来讲,的确既有事业功能也有产业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像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短命”工程,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上级部门要增加官员违规成本,约束官员非理性政绩冲动;对决策失误责任追究要严而硬。避免因不民主、不科学、好大喜功、盲目决策的拍脑袋决策,消耗社会资源。更不要再有重蹈覆辙,步阿房宫景区的后尘城市建筑出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