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平泉经济转型凸显文化魅力
时间:2010-08-18 11:26:59 

本报讯(记者杨金文 通讯员陈彦华)夏日的平泉,满目青翠。勃发的生机中,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犹如独具神韵的繁花,带来了别样的风景。正如平泉县长董正国所说:“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我们有信心让文化产业之花开遍平泉大地。”

 2e7dc1cbf51761e4b4c0b02f061db351.jpg

 平泉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鸡鸣三省”之称。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千余年的辽金文化、三百年的大清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彼此交融。国家3A级景区——辽河源森林公园坐落在境内,这里有我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源头,神秘伟大的契丹民族始祖发祥于景区的马盂山。2010年,“契丹始祖”传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庄老酒一起步就与清代“皇城”文化有机融合,其古老的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形态、多元的文化层次,为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嬗变奠定了基础。

  特色添神韵。近年来,平泉把探索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新思路的目标聚焦到文化产业上,不断用全新的视角进行自我审视,努力寻找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主打生态、文化、美食三张牌,擦亮“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做大做强食用菌、活性炭、山庄老酒等特色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平泉特色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中国菌乡”,源于平泉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以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点睛之笔,融合“绿色营养”饮食文化,将打造国内一流食用菌文化体验地;“辽河源头、契丹祖地”,远推契丹文化,近推休闲度假,激活旅游业,王土房、党坝、卧龙、柳溪等乡镇都启动了农家游,全县农家游从空白发展到35户,辽河源、王土房鸽子洞等景观与农家游相映成辉,让游人充分体验自然的田园风光。

  项目激活力。走进平泉,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文化产业项目,以强劲的文化魅力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为进一步做大文化产业这块“蛋糕”,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优势,该县确立“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文化旺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将2010年定为“文化产业开放项目年”,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提升平泉的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争创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县。他们坚持园区化、项目化发展文化产业道路,编制了《平泉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将产业基础、文化创意、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等串联,构筑集中式空间布局。以园区为依托,把散落的“珍珠”穿起来,组成一条光彩照人的项目链、产业链,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5.5亿元的35个文化产业项目。其中,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聚集区项目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40个文化产业项目。辽文化主题公园——泽州园已迎八方客,契丹饮食文化一条街主体完成,该园区的建设填补了国内契丹始祖文化旅游产业的空白。平泉博物馆、契丹博物馆、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完成布展向游人开放。山庄博物馆外观方案设计出炉,夷狄古井和老窖池保护区开工建设。辽河源水体景观、文化创意大厦等26个重点项目正进行招商、推进工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