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们需要“一碗面的温暖”
时间:2014-09-09 23:05:4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苑广阔 

  去年初,在郑州开面馆的李刚在网上发出一个求助帖,他说最近查出得了骨肉瘤,需要钱做手术,但家庭条件不好,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家的面馆去,这样妻子就能多赚一点钱。该帖发出后,迅速被转发扩散,引发郑州“全城吃面”。中秋将至,曾牵动无数人的郑州“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当事人李刚却走了。按照生前遗愿,他把眼角膜捐献给了需要的人,将光明留给他人,把爱继续传递。(9月8日《深圳商报》)

  作为“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主角,李刚没有等到今年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令人温暖与感动的是,在李刚生命的最后时日里,他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的关爱与善意,而在他走后,网友市民们仍旧会把这种关爱持续下去,继续关照他妻子的面馆生意,让李刚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少些遗憾,多些慰藉。而按照李刚生前的遗愿,他把眼角膜捐献给了需要的人,留下了一份光明在人间,让这种善意与温暖继续传递。

  “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感人?就是因为它生动演绎了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关注与救济精神,体现了人类弥补珍贵的守望相助意识。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够离开他人而独活,我们的社会性体现在很多地方,沟通、交流、合作、竞争都是人社会性的体现,而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之间的救济与帮扶,关爱与照顾,同样是人类社会性的重要体现,而且还是人类社会美好品德与情感的体现。

  对我们来说,这顿饭是吃面还是吃米饭,是去这家店吃面还是去那家店吃面,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但是对于处于人生困境中的李刚和他的家人来说,却意味着希望,甚至意味着重生。而今天是李刚和他的家人需要“一碗面”的温暖,也许到了明天,就是我们需要别人“一碗面的温暖”。也只有当今天我们愿意为了别人付出“一碗面的温暖”,到了明天别人才愿意为我们付出“一碗面的温暖”。我们整个社会就在这种互相的温暖中变得更有温度,更令人留恋,也更加和谐。

  李刚走了,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这是一种痛苦,一种遗憾,但是他以捐献自己眼角膜的方式,作为对“一碗面的温暖”的回馈,也是作为曾经给过他温暖与感动的城市的回馈,最终让这种温暖得到了延续和升华。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守望相助,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碗面的温暖”不过是这些传统美德的在新时代的体现而已。不管我们是故事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我们都需要“一碗面的温暖”,需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