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铁英语标识“洋相”频出丢了谁的脸?
时间:2014-09-09 22:55:31  来源:荆楚网  作者:朱玮 

  前几天,英国留学归来的“wise”同学来电:武汉的英语标识蛮多都是错误的,看着别扭。那些英文错误,让人“羞红了脸”。记者在武汉街头探访,确实可见不少中英文标识“风马牛不相及”,“洋相”频出。(9月9日 荆楚网)

  英文标识是外国人在武汉的“导游”,一个城市的公共标识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多次来到武汉,不只是这次爆出的地铁英语标识有误,目前武汉不少景区、道路、地名也还存在英文标识不统一,交通站点英语播报不规范,宾馆、酒店等外国游客出入场所英文标识缺乏或错误等现象,与武汉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距离。在全国其他城市,英语标识“洋相”问题也屡见报端。

  那为什么小小的英语标识牌,规范准确的标识,在中国就这么难?英语标识“洋相”频出究竟丢了谁的脸?

  笔者认为,这是丢了政府的脸,这是政府管理的缺失。细节决定一切,对一个城市来说,细节更是很重要,因为它不仅仅展现了城市的文化,更体现着我们的生活态度。不能让这样的细节拖了后腿。政府的文化职能和政府的社会职能都决定了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政府必须站出来说话,加强规范力度,投入资金,把标示牌错误彻底清除。

  首先是政府必须对英语标识牌设置进行审核和监管。这些拼音标识和英语翻译一般都是政府委托给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代而为之。由于水平参差不齐、疏忽大意等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制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漏词、漏字等排版问题。甚至有些标识牌上的英文很可能是通过网上一些在线翻译系统翻译出来的。因此,政府必须对一个城市的所有英语标识牌审核,审核时多请专家把关,尤其是经过专业的英语翻译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标识。对不符合制作标示牌的企业吊销资质,以免错误的标示牌流入社会。

  其次,加强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之所以英语标识“洋相”频出,跟我国英语基础教育薄弱有关。目前,我国英语教育虽然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但是我们国家的整体英语素质低下,存在着应试英语教育问题。公共标示牌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英语标识“洋相”频出,而且有的错误了还会长时间没人知晓。因此要加大英语教育投入力度,深化英语教育体质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建议国家可设一个类似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专门规范英语术语,收集各行各业的专业英语术语,监督和指导全国的英语标识和英语用语。唯有此,我国在公共场所设置的英文标识就会更加严谨和准确,杜绝英语标识“洋相”频出的怪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