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国工人”渴望升级版
时间:2014-09-03 16:14: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孔 杰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句中国名言,放在德国工人身上也相当合适。不过,近期公开的德国2013年度职业教育培训数据显示,选择接受职业培训的高中生人数已连续第六年下降。高等教育也是同样,大学里社会科学和商科被热捧,应用科学和工程学却被嗤之以鼻。教育部长约翰娜·万卡公开表达了对“德国工人”力量流失的担忧,双元制职业教育再一次被舆论放到火上烤。

  德国本土学生择业观的变化,的确松动了这个国家、企业、个人的“三赢模式”。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进入德国大大小小的工厂。过去,专业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丝毫不低于白领,从事技工并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如今,德国年轻人认为,蓝领活儿更适合交给外国移民做,自己应该从事管理工作,以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天上的风向变了,地上的草木也跟着折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的培训经理克莱门斯·布格说:“人们对技术类职业没那么大兴趣了,管理和商贸领域的工作成了香饽饽。”这样酸溜溜的话语,正是当下许多制造业企业经理心态的写照。

  要苛责德国本土年轻人的“地位心态”吗?那样可能简单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日益增多,技术工人正被越来越聪明的机器“排挤”,而已经存在200年历史之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开始遭到了质疑。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亚历山大·科林提克斯就提问道:“如果我们想要创新的话,(双元制)这一体系还适用吗?”回答肯定是不适用,但怎样才适用,却没人给出更好的办法。

  人们盯住了这一体系的僵化,在体系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们也被贴上了阶级标签。有媒体举例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官员、商会以及工会人员,他们控制着350个被狭隘定义的职业准入权。你能不能成为金匠、能不能开办一家快餐店,都需要他们的认可,而烤面包与做糕点也被明确地分开,体系外的学校不能为这种“版权所有” 的职业提供任何培训。

  美因茨大学社会学家史蒂芬·赫拉迪指出:“职业资格证书在德国非常重要,全世界没有国家能出其右。”很多孩子在10岁时就被确定了他们未来将会扮演的社会角色,绝大部分德国州郡会在这个时候就确定孩子所要就读的中学类型。这句话在10年前听起来是表扬,现在却像讽刺。我们的时代变了,工业社会推崇的井井有条、细化分工,正在向跨界混搭、产业融合过渡。传统职教制造出的学生,就如同好不容易成了轮机师,却发现轮船已经开进博物馆。

  慈善组织“教育为本”负责人凯伊加·兰茨贝说:“如今的模式仍然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台下30名学生忙着记笔记。”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凭制造业崛起的国家都能看到。据说,德国联邦和州政府近期正在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重新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职业教育当然需要提倡,但职业教育本身绝对需要检讨。在一个技术进步以小时计算、每周都可能有一种传统职业失去意义的时代,如果没有开放、灵活、多元的价值因素注入其中,职业教育恐怕真的会成为虽然马力十足、却驶入支流的巨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