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出租车拒载一律罚款3000合理吗?
时间:2014-08-18 21:57:30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盛翔 
  因被央视《第一时间》曝光出租车不打表、拒载等现象,广西北海市交通运输局决定立即开展整治行动,安排执法人员在银滩、外沙等地蹲点,发现不打表、一口价现象,立即进行查处。如查获有拒载行为者,第一次处罚3000元罚金,第二次则吊销驾驶员《服务资格证》。(8月17日央视《第一时间》)

  被媒体曝光乱象后,地方政府立即下大力气治理,本身值得肯定。只不过,第一次处罚3000元罚金,第二次吊销驾驶员资格,会不会过于苛责?

  出租车司机的工作,不仅时间长,而且收入也并不能跻身上游。又累又苦的活,工作起来有情绪,人之常情,拒载一次就罚款3000元,会不会过于一刀切。在某种程度上,会不会是相关管理部门为了方便执法,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招数呢?

  多地资料显示,出租车司机拒载等行为罚款3000元,在北海之前早就有过沈阳、杭州、大连、楚雄、台州等很多城市。不过,罚款3000元一般都是上限,平日里具体怎么处罚不得而知;但在成为新闻的专项整治期间,一律皆以3000元上限处罚,算不算是“暴力”执法?是一种典型的“懒政”,企图以临时性的重罚换得长时间的“无为”。

  更何况,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拒载、议价、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行为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地方动辄罚款3000元严重“超标”了。

  如果以为在专项治理期间重罚就能解决问题,就未免太过简单粗暴了。类似出租车乱象之所以成风,不是因为欠缺重罚,而是因为长期不管不问,只在“有事时”临时“出重拳”。一共五十九条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真正被落实的(并且是超标准落实),不应该只有罚款的部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