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大学生村官只是“看上去很美”
时间:2014-08-16 11:14: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平 

    近日有消息称,大学生村官将在现有规模上适度缩减,今后有关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市县一级不得自行选聘。这意味着,在东莞延续至少5年、关乎大学生就业与农村治理的“新上山下乡”运动政策将迎来首次大调整。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通过选聘上岗进入村级管理工作领域,并借由这一跳板成为村级两委成员或进入镇政府工作,是本地不少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早在中央出台政策鼓励大学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之前,进入村委会工作一直是本地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这一现象在富裕镇村更为明显:家里有产业,人人有分红,家底殷实衣食无忧,大学毕业后本地学子多半会选择回到家乡,经商创业或继承家族企业。更多的家长则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政府部门工作;进不去政府的,也会托关系进村委会吃碗“公家饭”,不管怎么样,村官也是“官”。

    通过选聘渠道,走上村级管理岗位的大学生,这些年在东莞陆陆续续也有数百人。根据组织安排,入选者大多被安排在村级党组织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两个岗位上。但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并未进入所在村的管理层,不能列席村级两委班子会议。他们平时的工作相当琐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万金油”:发挥“优势”写材料自然是免不了的,调解邻里关系或者是搞活动策划,还有更多的杂事比如信息整理、档案收集也需要他们去完成。毕竟村委会是最基层的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目前,这一制度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究:一是收入问题。目前大学生村官总体收入情况偏下,他们中多数人到手收入大多在2000元上下,个别经济条件特别好的镇村,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如果不是吃住在自家,恐怕连开支都还不够,偏低的收入无形中会影响他们对基层工作的热忱;其次,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其用,也还需要探讨。与老一辈村官相比,大学生村官自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也很难有一个宏观的把控。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是让一批批的大学生向农村倾斜、流动,从而弥补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和观念陈旧的缺陷。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学生村官的模糊身份(不是公务员也不是村委会两委成员),使得他们的价值很难全部得以发挥。

    另一个值得组织部门关注的,是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面临的“二次就业”问题。此前,不少获得选聘的大学生,都寄望于公务员考试,毕竟在村委会工作的两年能为“公考”加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下村工作之后不但使他们脱离了专业,还要面临更多的考试竞争者,事实证明东莞大学生村官每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者,不过两位数上下。

    选大学生做村官,本来是一件好事儿,可千万别好心办了坏事,耽误了人家的前程和青春,这并非制度设计者所要看到的结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