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交管新规或使互联网汽车租赁业务遭致命打击?
时间:2014-08-15 21:49:52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对于哪些车辆能够租赁,以及租赁与客运服务的区别等作出明确限定。有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出台后,互联网汽车租赁业务或遭致命打击。(8月14日《新京报》)

  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发展汽车租赁业务,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作为新生事物,总会出现相应的监管难题。不过,北京交管部门对互联网汽车租赁这一新生事物的监管,似乎仍在重走过去“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老路。

  比如此前多家互联网企业涉足租车市场,也曾在资质上遭遇过不少争议,甚至招来许多投诉。监管机构态度暧昧,往往选择缄默。如今突然之间措词异常严厉起来了,《通知》首先界定了本次监管的对象:借助互联网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其次明确规定私家车不得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经营者必须自行配备车辆;汽车租赁服务不得配备司机,避免与客运经营混为一谈。显然难免会出现一管就死而且是“猝死”的局面。

  监管部门出台一刀切的管死禁令,显然是为了管理方便。这样一来,租车市场可能很清净了,传统的北京几家大型出租车公司再也不会到处告状,指责租车软件抢了出租车的饭碗了。但已成气候的互联网汽车租赁服务几乎都不得不“猝死”,这就是一个合理的结局吗?

  租车市场的格局中,本来就不应该只有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租车业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至于说到私车与出租车的关系,似乎我们的管理部门有较为严重的敌视私车的情结。私家车天然就不能成为出租车么?我看未必。假定互联网租赁市场能够利用好私家车,更好地利用市场整合了资源,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提供租车服务,更利于百姓创富,岂不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

  近年来,一些监管部门,在对新生事件的管理过程中,似乎难脱“武大郎开店”——遇创新即叫停——的嫌疑。比如互联网金融、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自媒体业务等等。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管理部门不鼓励创新,不扶持创新,已经是一种严重落伍的思维,至于打压创新,更是令人想不开。

  以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发展汽车租赁业务为例,监管部门也应有创新思维。我以为首先对这项业务应该有明确支持的态度,毕竟这是顺时势而为的必然选择。而让互联网汽车租赁这条鲶鱼冲击传统出租车市场,从总体上看也会提升市场服务品质,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其次是需要创新思维加强管理。市场已经跟上时代用上互联网思维了,你还在用传统的办法去监管,难免落伍。因而在深入实际,认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实施管理创新,已成当务之急。比如,私家车进入租赁市场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和条件,租赁汽车该不该配备司机,对违规行为如何加强监管,在创新管理思维的语境下,这些都应该是可控可商量的。

  对什么新生事物,都一禁了之固然轻松,但这样的作派无论是对创新者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种严重的不公,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懒政行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