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习近平谈“三农”:端牢“饭碗” 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时间:2014-08-13 20:02: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马璐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2012年2月16日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  
    
    解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粮稳天下安。粮食不是简单的商品,它是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再多的钱也没用。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安全该不是问题了吧?  
    
    从需求角度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需求还会刚性增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3亿城镇人口,加上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工业用途的拓展,有专家测算,我国2030年粮食总需求将达到6.45亿吨。  
    
    从供应角度看,继续增产的难度日趋显现。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加剧,种粮效益长期偏低,“谁来种田”的问题日益凸显。加之灾害多发高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新技术储备不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任重道远。  
    
    眼下,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趋紧,耕地面积每年平均减少1000多万亩,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没有根本改善。为保增产,我国粮食生产过度消耗水土资源、过度依赖化肥,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少数地方开始出现重金属污染。综合供需两方面因素,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松不得。  
    
    新时期,我们必须平衡好粮食生产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多考虑可持续发展,更多依靠科技,通过完善经营体系提高单产、实现增产,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红线”,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  
    
    解读:科技助力,让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
    
    二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需要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技推广投入,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三要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保护。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期,既要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考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为此需要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比如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
    
    四要加强农民培训。建设现代农业,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解读:变“扶穷”为“扶智”,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  
    
    没有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内生动力。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  
    
    搭桥修路盖新房,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一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差,难以吸引产业落户。但自然条件和禀赋不是发展的唯一因素,譬如宁夏中卫在沙漠上建起万亩瓜园,硒砂瓜以独特口味赢得消费者,说明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就能引来投资,就可创造就业,就会拉动消费。  
    
    “源头治贫”在方法上应是变“扶穷”为“扶智”。对于个人来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对于地方来说,劳动力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智力支持,个人难改贫穷命运;没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经营农业有钱赚,让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奔向小康,吸引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  
    
    “源头治贫”在机制上应是变“等靠”为“自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村委会,等于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源头治贫”,彻底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  
    
    解读:农民有体面 小康才全面
    
    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强调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我们说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7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就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有了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对农民来说,才有了“体面”,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
    
    今天,惟有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长远问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我们整个大局才有保障,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