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强拆报刊亭灼痛城市文化品味
时间:2014-08-11 20:35: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建国 
    中午口头通知,深夜就来人拆除,没有给亭主出示任何文件依据,也没有说明缘由。亭主如果敢反抗,就被拘留了。如今实施强拆的负责单位尚未找到,损失由亭主自行承担。一夜之间,报刊亭主变成无业人员。(8月10日 人民网)

    根据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答复,确实要求对报刊亭进行整治,但主要集中在“不违规卖水、食品”等方面,并没有大规模拆除报刊亭的规划,拆除系各区自行行为。那么,面对数量众多的书报亭,各区为何“痛下杀手”,不肯给这些便民设施留下一条生路呢?

    其实,并不只是在北京,全国很多城市都曾经兴起过轰轰烈烈的“拆亭运动”。比如近几年的郑州、福州、南京等地,都上演了报刊亭被拆除事件。拆除报刊亭的理由,无非就是“影响市容”、“不好管理”、“阻碍交通”以及“电脑和手机阅读超越了纸面阅读”等。但是,早在2000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等部门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城市建设报刊亭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既然如此,相关部门就不应该将报刊亭拆除,即便考虑城市环境整治,依然可以采取更加妥当的方式,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予以清除。诚然,伴随新媒体的兴盛和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不断转变,报刊亭也在面临着市场萎缩的窘境。但是,这是市场规律的自然反应,是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今年4月,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从中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比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略有下降,但是仍达到52.7%。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传统纸质媒体而言,市场的需求量依然存在,并没有完全消失。

    坦白而言,即便是在西方国家,报刊亭也都屹立在大街小巷,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座城市,需要整洁靓丽的外表,但也需要文化内涵的衬托,需要市民文化品味的凸显。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市民素质和涵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财富。诚然,科技的进步让阅读不再局限于纸面上,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无法取代纸质阅读所带来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而言,街头报刊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韵味。

    偌大的城市,为何容不下几个报刊亭?仔细分析,根源就在于城市管理者缺乏管理思维,陷入了管理死胡同。城市的发展,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固然重要,干净整洁的环境也必不可少,但缺乏了文化意蕴的城市就一定是成功范本?鉴于此,对于街头的报刊亭,还是切忌“赶尽杀绝”,不要因此而灼痛了整座城市的文化品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