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开展最大规模郊区城镇化调研
时间:2014-08-11 15:24:02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李继成 

    “百镇、千村、万点”,近期按照上海市委重要课题的要求,结合上海市2040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海实施了近年来最大规模郊区城镇化现状调查。承担此次调查任务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出9个小组,历时一个月,分赴浦东新区(含临港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县展开实地调查。澎湃新闻跟随调查小组走进田间地头、乡村民居,感受在迈向全球城市化的过程中、在从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过程中,上海郊区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想法。

    “农民”一词代表着职业、身份、待遇等多种含义,传统的农民除了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还拥有宅基地、户口本上登记为农业户口等特征。

    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意味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上海近年来通过镇保、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原先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日趋减少,非农户籍则越来越多。不过,由于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属上海市,但郊区各个地方情况各不相同,居民、农民的收入、生活状况也有明显差别。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夏丽萍总规划师表示,本次调研对全市约100个镇(乡)、1661个行政村和3.6万个自然村进行了逐一走访,详细考察郊区各镇(乡),特别是撤制镇和村庄的医院、学校、体育、文化、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与居住人口的关系,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电信网络等的普及情况,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以及本地居民收入、劳动就业、企业经营、产业发展、财政收支和社会保障等的实际状况,了解郊区镇、村居民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存在的矛盾,以及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等,客观反映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和发展愿望。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新一轮城市总规划编制,提出优化上海城镇结构布局、方案建议,聚焦新市镇、撤制镇和村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和美丽乡村建设,让郊区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济大学教授赵民认为,市郊产业发展是必然的,但不能再延续粗放和无序发展,要集约、集聚、高效果,既关注产业,更关注人。同时郊区农村应该选择精明收缩,保留住好的风貌。南京大学规划系张京祥教授则提出建立土地发展权的概念,而不是对乡村的土地随意开发。“使土地的产权明晰,土地价值显性化、可交易,这样城乡才可以真正流动,农民才能成为城镇化的得益者。”

    青浦区金泽镇沙港村

    与周庄相隔3公里的贫困村

    7月下旬,正值大暑节气,车辆沿着靠近淀山湖的金商公路一路往西北,两旁高大的树木枝叶茂盛,在头顶上方枝叶相连,形成了一条有着绿色顶棚的通道,挡住了酷热阳光的暴晒。

    青浦金泽镇沙港村,位于商榻社区西首,也是上海的最西面,与西面的周庄古镇距离约3公里,由原先的朝阳、长北、田肚3个自然村在2004年合并而成。

    村支书方新介绍,沙港村本村人口有247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23%。耕地面积2300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还有以养殖虾、蟹为主的鱼塘以及经济林。农业收入则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

    走进沙港村,满眼是绿色的农田,大片大片的水稻田,一派田园风光。村民依河而居,黛瓦白墙,高低错落,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爬藤的丝瓜,走在村里感觉气温比市区里要低。

    接近中午时分,除了看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村里仍显得有点冷清。方新告诉记者,这里以前交通不方便,开发投资少,自然就业岗位也少。同时由于淀山湖水质保护的要求,如砖瓦厂之类的企业即使想办也不能办。村里所谓的企业其实也就是几个规模很小的作坊,解决不了当地就业需求。村里的耕地流转后,平时耕作也主要由家庭农场负责,最多也就是雇一些老年人做做田间拔草的活。

    沙港村很多村民眼下都走出去就业,女性很多在金泽镇的服装厂,男性在商榻的五金加工厂工作,或者做保安。镇上企业每月收入在2500-3000元。

    “村里仍有不少40-55岁年龄段的人处于半就业半失业状态。”方新坦陈,就业难、招商难,经济难以发展对沙港村来说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年轻人大多自谋职业,同时也没有建设用地的指标。

    沙港村每年可支配收入160万元,支出却达180多万元,方新表示,沙港村相对而言仍属于贫困村,所以道路建设2013年开始由财政支出,以减轻村里的负担。

    对居住的村民来说,眼下更关心的还不是田园湖泊的风光、小桥流水的景色,而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

    村民表示,这里与周庄一河之隔,只有3公里,但收入比周庄有明显差距。与同为青浦区的青东地区相比,差距就更大。“与青东地区差了20年,现在幼儿园、小学都在商榻,中学在金泽,路远了可以坐校车,但费用增加了,收入却没提高。”

    沙港村前有商周公路经过,对外道路交通在采访中也多次被提及。商周公路以前没路灯(按规定农村公路一般不安装路灯),但晚上经常有村民散步而发生交通事故,有5个村民死于交通事故。经过镇、区两级人大代表10年间不断提出建议和呼吁,最近这段通向商榻的4公里道路才装上了路灯。

    松江区佘山镇横山村

    佘山脚下复垦建设用地种稻

    松江区佘山镇,近年来随着辰山植物园、欢乐谷等项目的进入,开发建设如火如荼。镇内的横山村,在大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其耕地面积不减反增。

    横山村位于佘山镇西南,面积5.4平方公里,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户籍人口2860人,外来常住人口700多人,目前常住及外来人口不到2000人。村所辖的区域里有高尔夫球场及正在建设的深坑酒店。

    在花辰路的一处高压线走廊下,一大片水稻长势良好,而前两年这里还是村民居住的地方。

    “这片地是去年复耕的,复垦后种上了水稻,现在长得不错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复垦后种上粮食的田地还有很多。

    村支书周文斌介绍,横山村村民现已全部完成了镇保申报,村民全部变成了非农户籍。近几年通过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村里已有500多户搬进了安置小区的新房,腾出的土地大部分进行了复垦。

    据了解,随着镇域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土地资源正成为制约佘山镇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原先农村建设用地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村民住房户均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利用率低。经过对村民进行动迁,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条件,还腾出了许多土地资源,除了一部分作为建设用地,更多的则是复垦还田,增加了农业用地,减少了原先散落各处的建设用地。通过这样的增减,建设用地总量不变,但耕地面积增加了不少,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横山村已经复垦建设用地220亩,复垦鱼塘约170亩。

    鱼塘复垦主要是回填土方,相对简单,每亩费用七八千元,而宅基地等建设用地的复垦则需要地上、地下都进行处理,每亩费用在3万元左右。横山村现有耕地面积1700多亩,全部种粮,由12户家庭农场耕作。家庭农场公开招标经营权,所有权在村集体,基本由本村居民耕作。

    对于土地复垦后的收益,周文斌表示村里还要和镇里协商,因为复垦后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在村里,尽管镇里在居民安置方面也有不少投入。

    现在的横山村里,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村民住房,但有些已明显陈旧。周文斌说,动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目前为止村里还有300多户人家住在自己的宅基地里。由于很多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标准不高,30多年下来已经破损,不少村民也面临着人口多住房少的问题,而新的宅基地也不再审批。“不过对现在仍住在危房里的人家是可以提前动迁的。”

    虽然地处经济发展活跃的佘山镇,但横山村的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和资产租赁(厂房),现在已没有其他村办企业,其中的厂房出租,占集体经济的50%。随着村合作社的成立,厂房出租及其他经营项目今年开始已交由合作社打理。

    对于今后的发展,周文斌表示目前还没有特别的想法,村委会也不会去搞经营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关键是要做好稳定现状的工作,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

    围绕葡萄主题主打文化产业

    嘉定马陆以葡萄而出名,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就位于大裕村内。

    沿着大治路向东,就进入了大裕村。路两边,有农田、葡萄园,还有湖面与河道。大裕村位于马陆镇东北面,北临徐行镇、东临宝山区,每年一度的上海马陆葡萄节都在大裕村举行,是上海市新农村建设14个试点村之一。

    大裕村党总支书记陈杰介绍,大裕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面积8.39平方公里,加上农民动迁小区,实际管理范围达8.54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6200多人,户籍人口中农业户口已不多,大部分务工。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三分之一,8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大裕村葡萄种植面积有5000多亩,有241户农户种植葡萄,大多为本村的,也有其他村动迁过来的。还有农田1000多亩,主要种植粮食,大多由外来人员包种。大裕村现有外来人口5000多,有很多在附近企业打工,“毕竟在农村租房便宜。”

    随着葡萄种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大裕村无论是村民还是集体经济都有了明显增长。2011年,全村完成产值7亿元,实现税收70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500万元。目前村里每年可支配收入1700万-1800万元,村里的老人每年可享受一次旅游,以前由村里组织,现在则改为各家各户自己安排,村里给补贴。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内,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医疗室等一应俱全。村里还设有联勤监控室,通过里面的9块大屏幕可以看到村里各主要路口的实时情况。

    据了解,每年7月份第一个周末至9月份,是葡萄产销的主要季节,只有通过零度保温技术的可以保鲜到春节。现有葡萄品种有100多个,总称马陆葡萄,品种不同价格也不一样,记者发现,贵的每公斤售价达到80元。

    陈杰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厂房出租。“种植葡萄主要还是食用,要向制酒等产业延伸,需要专门的设备、工艺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在还比较难。”

    大裕村作为以“葡萄”为农业观光休闲项目主题的生态村,具备了农业经济、生态、文化、休闲、体验五大功能,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左右,销售收入也颇为可观,但产葡萄的季节也就是每年夏天的3个月左右,其余时间还是需要靠其他产业模式。

    “虽然对村集体经济来说,出租厂房是最实惠的。但村里已考虑转型发展,工业对于大裕村今后的发展定位来说并不合适,所以近年到期的厂房已回收,不再出租。”陈杰透露,转型的方向是围绕葡萄主题公园和葡萄文化艺术村区这一4A景区,利用收回的厂房、仓库等用地,主打文化产业,还有配套的住宿餐饮,“当然还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在大治路刘横路路口,现已成了一个艺术品、艺术家的聚集地。这里的画室、艺术中心、艺术品仓储中心、艺术家常住工作室、咖啡主题店等,均由老厂房改建而成。记者采访的时候,上下两层的嘉源海艺术中心正在布展,展出的主要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中心的左侧,是一家咖啡店。右侧则正在复原两栋清代建筑,一栋来自江西,另一栋来自山西,“这两栋建筑还是10多年前淘来的,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复原,将作为老爷车和卡车车模的展示中心。”房子的主人告诉记者。

    浦东新区老港镇大河村

    9个专业合作社已成规模

    沿着沪南公路一直往东,就是老港镇。老港镇东面临海,南靠洋山国际深水港,北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镇总面积38.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48公顷,辖有7个行政村及居委会。

    老港镇大河村位于镇南部,资料显示,2010年大河村村庄改造总计投入资金约5805万元,惠及1276户,涉及村内道路、桥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公建设施等内容。大河村村庄改造最主要的特色是将村庄改造与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村庄改造,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条件。

    走进大河村,最先看到的是“老港特色农业基地”几个字。据村委会负责人介绍,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目前70%土地已进入流转。作为特色农业基地,大河村里有9个专业合作社,包括爽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河蔬果合作社、民信陶冶合作社、玄圃实业有限公司等,吸纳当地的一部分村民进合作社工作。和其他一些村的情况类似,村里也有不少青壮年出去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小孩。

    建中路是大河村南北轴线,沿着这个轴线就分布着多个合作社,其西侧的上海爽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配送和餐饮服务的企业。凭借着1000多亩种植基地和老港各村360多户专业种植户的蔬果,这个合作社为浦东国家机场、洋山深水港等地方的单位直接配送各种农副产品,20多辆运输车辆每天为4万人配送所需的蔬菜。

    进入合作社,看到的是一个个白色的大棚,大棚内种植着各种绿叶菜、丝瓜等,长势正旺,其中有些蔬菜还采用了无土栽培的方式。

    不过谈起合作社,董事长季金弟对提高销售量仍有自己的想法。他告诉记者,提高销量只靠现有的配送渠道还不行,还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品尝,“知道我们这里的菜不错,人家才会购买带回去。但现在这里没有旅游活动,没有体验活动,人家怎么知道这里的菜好呢?”

    在合作社里,记者看到的只是一些工作人员,原来一处用于销售蔬菜的店铺也已关门,透过玻璃,仍可看到里面放着装蔬菜的纸盒。

    季金弟告诉记者,以前也曾想搞点农家乐,也曾搬来桌子,让体验的人将动手摘取的蔬菜亲自烹饪品尝。“提供这些服务都不是为了挣钱,目的是希望这些人走的时候顺便带点这里新鲜的菜回去。”

    这是季金弟的“生意经”,但对土地使用性质的严格控制,这些都没有办下去,“就连原本花了不少精力的蔬菜节,最后也没有做成。”

    在大河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即使在田里临时围一块地方,放一些农机具,也是不允许的。“农业用地严格管控没错,农村、农民增收也是必需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感到很难把握。”季金弟说,他正准备去崇明,与当地合作社商量蔬菜销售的事。“蔬菜保鲜期短,时间一长就卖不出去了。”

    嘉定区真新街道

    最后一块地开发还要看规划调整

    嘉定区真新街道,5.25平方公里,是嘉定区最东面的一个街道,也是嘉定区唯一一个在外环内的街道。

    1995年8月,真新新村街道办事处筹建,原江桥镇所辖的真新、真江、丰庄、栅桥四个村划入真新街道的范围。

    据了解,真新街道目前户籍人口10.56万,外来常住人口3.56万。真新街道土地管理所的负责人介绍,真新街道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吸纳市区的动迁人口,成为一个人口导入地区,原先4个村的六七千村民也基本上实现了就地安置,“原来作为城乡接合部地区,现在已是城市化地区,农业用地也没有了。”

    和中心城区很多地方一样,真新街道的建设用地已所剩无几,真新街道城区图基本已被居住小区及其他建筑所覆盖,所剩的待开发最大一块的地方是在苏州河边,地图上标着“丰庄社区(筹)”。

    这片地方有400亩的面积,位于金沙江路以南。这里原有多家市属企业,如今已人走厂空,只剩下高大空旷的厂房还矗立在其中,一路上也看不到什么人。原先的企业基本不再生产,主要靠厂房出租。

    走到苏州河边的金沙江支路200号,是一家名为上海纺运的金沙江仓库,此外还有一家仓库,停放着10多辆槽罐车。街道里希望通过规划调整,发展第三产业,与长风创意园区连起来。但面对众多的厂房设施,要想拆迁,街道本身还不具备这个实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