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准备好接收“农民”了吗?
时间:2014-08-02 15:57:51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引起高度的关注,然而,几年前中国社科院进行的一个调查显示,70后、60后等等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达到80%;而80后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是75%,同时加了一个条件,如果要交回承包地才能转户口,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达到90%。(8月1日央视《新闻1+1》)
 
  让农民改变户籍到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镇定居,也许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政府所大力推动的城镇化建设差不多也算为农民建的,也可以说是鼓励农民“进城”。事实上,很多年轻的“农民工”也正是这样做的,当他们走出家门的时候,就不打算再回乡务农了,简直称得上义无反顾。但是,他们住进县城之类小城镇之后,靠他们自己根本就无力解决的各种难题接踵而来,很多地方政府对此却反应迟钝。
 
  首先是就业问题,很多的小城镇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政府不惜血本牺牲环境代价招商引资,虽有成效,但就业机会仍然有限,何况工资跟沿海的差距不小,而且小城镇的文化娱乐也没有起色,有的地方几乎是文化沙漠,对年轻的“农民工”没有多大吸引力。小城镇国企也有一些“农民工”,但都属于“临时工”,包括工资在内的各种待遇比正式工低得多。这种不平等待遇没有让年轻的“农民工”看到光明的前途,反而让他们在家乡仍然有种不稳定的“漂泊感”,何如干脆去远方多挣点钱还能大长见识?过着到处漂泊的日子,户籍问题似乎也不必考虑了。
 
  大多数“农民工”在大城市挣的那点钱却不足以让他们的大城市“定居”,挣几辈子都未必买得起一套房子,甚至租一套像样的房子对有的“农民工”也是奢望。何况大城市只愿意“农民工”去干活,去服务,却不肯平等对待“农民工”,不肯给“农民工”提供服务,基本的市民医疗保障没“农民工”的份,连“农民工”的孩子都被贴上另类标签不能正常入学。“农民工”们又不甘心回到严重欠发达的家乡,只能选择去家乡附近的小城镇“定居”,这也是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
 
  但是,政府起劲鼓励“农民工”定居小城镇,城镇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态度也不比大城市好多少。有些地方也出台措施,像大城市一样要求“农民工”子女拿着各种证明去报名入学——事实上,有时候拿着一堆证明也未必管用。“农民工”不得不把孩子送进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他们会感谢政府吗?这些在异乡打工挣了点辛苦钱的“农民工”收入不高却要付出比市民和城镇居民高出数倍的经济代价为“教育商业”做贡献,免费的义务教育对很多“农民工”子女究竟还有多大意义?
 
  就算“农民工”们心甘情愿定居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镇,买一套房子可能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日子打回到当“农民工”之前的水平了。虽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房价跟大城市比要低得多,但这几年也直线上涨。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需要很多年在外地打工挣钱。他们的家属或许可以定居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镇,他们自己则继续过着异乡漂泊的日子。他们的孩子在农村是“留守儿童”,到城里仍然是“留守儿童”!
 
  户籍就算改变,进城的农民接受的服务改变了多少?各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政府是否已经为“农民工”定居做好充足的服务准备工作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