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违建“疯狂滋长”,如何“啃”下“硬骨头”?
时间:2014-07-20 13:05: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陆文军 周琳 

  从北京“楼顶别墅”到沈阳“土豪大院”,各地频出的违法建筑,始终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违法建筑几乎成了中国城市的“顽疾”,检查难、防控难、认定难,拆除更难……种种困境下,不少城市的违法建筑“疯狂滋长”。

  近期,上海启动“最强”违法建筑整治大行动,将拒不拆除违建列入“黑名单”,剑指屡拆屡建的“老大难”。对违法建筑“全力围剿”,能否让这一城市顽疾不再复发?记者进行了调查。

  半年拆了500多个足球场

  草地变成观赏鱼塘;楼顶长出阁楼和阳光房;高压电塔下建起群租房,大房东二房东甚至三房东分片而治;优秀历史建筑里暗藏棚户屋;两层别墅变四层,屋内还要安电梯……这些都是上半年上海曾遇到的违法建筑案例。

  “外面看是别墅,其实就是地下旅馆。”上海一位别墅小区的业主说,不少业主不仅往上建一层,地下还要挖一层,每一间独立出租,房租一千多元/月,有时候一套别墅里能隔出四五十间小房子,安全隐患非常大。

  对于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社会公平的违法建筑,上海选择说“不”。今年起,上海启动了被称为“史上最强”的拆违行动,仅上半年,上海共拆除违法建筑402.7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上海市建管委、规土局、城管执法局、房管局等九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拒不拆除或逾期不拆的,强制拆除费用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承担,并加处罚款;当事人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并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以一个标准足球场约7140平方米计算,上海半年相当于拆掉500多个足球场的违法建筑。虽然力度极大,但拆违工作的艰巨性远远超过想象。

  “有的居民专门趁着节假日、夜晚等时间突击搭建,前一天才砌起半堵墙,一觉醒来,已经上了房顶。”一位基层监管人员表示,法规规定“不得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就被不少人钻了空子。

  拆违看起来是个体力活,其实更是个技术活,一些基层拆违人员抱怨说,自己经历的“奇葩”事不可谓不多:有时去执法,居民就是不开门,只能望楼兴叹;有时对方不配合,还拿着锅碗砸向执法人员,有些甚至拿出刀;甚至在执法人员面前玩起“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

   如何遏制城市“牛皮癣”复发?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介绍,整治重点主要为:一是城乡接合部,二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无论是消防的,环境污染的以及涉及到交通的,三是百姓反复投诉的,都会成为重点整治的对象。

  其实拆违人员最怕的,就是违法建筑像“牛皮癣”一样,去而复返。“老的违法搭建还没拆除,新的搭建就又出现,这是目前拆违工作遇到的最大难点。”上海市建设管理委主任汤志平指出,上海就要下决心做到在违法建筑整治上“不欠新账”,扼住新增的势头,“老账”也要有步骤解决掉。

  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屡被曝光的别墅区发现,虽然多次整治,但多个别墅形状各异,有的下挖地窖、加装电梯,有的挖掉绿地、建造喷泉,仍早已“环肥燕瘦”。

  近日,上海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违法人不仅要承担强制拆除的费用,还将被处以最高10万元或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拒不拆除或逾期不拆,将被列入“黑名单”,并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针对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问题,意见还规定,如果拒绝拆除,或者是逾期不拆的,房管部门将不予办理房地产权利登记手续,房产买卖将可能会被冻结,在申领居住证等方面也设立了门槛。

  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恽奇伟说,拆违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采取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整合执法管理资源,消除违建当事人躲避执法的侥幸心理,提高了拆违工作效能。

  专家认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违法建筑的不断出现,事实上也是转型阵痛的一部分。汤志平介绍,高档小区将成为今年上海拆违重点要“啃”的“硬骨头”,力争做到新违法建筑“零增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