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禁止啃老”入法彰显制度善意
时间:2014-06-27 18:31:53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姚倩 

    “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布《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因为这些条款,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禁止“啃老”条款更是引起社会热议。(6月25日《人民日报》)

    政府立法禁止“啃老”,此消息一出,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联想到之前“常回家看看”也列入了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少人质疑,把回家、“啃老”这些家务事写进来,法律的“手”是不是伸得有些过长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子女回不回家、是否“啃老”,这些家庭内部的事的确难以用法律的准绳来衡量。比如对一些长期不回家的子女,老人即使心里埋怨,但大多也不会因此将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至于“啃老族”,在如今普遍竞争激烈、压力大的背景下,有的成年子女一时没有工作,父母心疼子女,愿意让其“啃老”,那么法律也无法禁止此类行为。

    尽管禁止“啃老”、“常回家看看”这些法律条例并不能约束每个个体的行为,但笔者以为,其立法背后的善意不应被忽视。法律不仅对公民的行为有惩戒、约束作用,同时,它还有进行价值导向、教育教化的功能。在法律中明文写到“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虽无法禁止所有的“啃老”行为,但对“啃老族”无疑会形成一种威慑力,同时,也将在全社会形成倡导年轻人拒绝“啃老”、自立自强的风气。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尊崇孝道的民族,而当传统的伦理道德中敬老尊老的内容被写入法律,一方面体现了法律对老年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传统孝道的式微。在这个有些浮躁的时代,人们忙着追逐名利,也忙得没有时间去看看年迈的父母;人们把“拼爹”当成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也把“啃老”当成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原本天经地义的孝敬老人、陪伴老人,成了需要法律规范强制的行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当“啃老”、对老人“精神忽略”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法律加入关爱老人的条款,不仅是对老年人的保护,也是在全社会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保护。如今,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条款越来越多,这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和制度关切,而具体的“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等条款,也势必在引导子女行为、规范公民义务上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对于立法禁止“啃老”彰显的制度善意,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